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飞往东京的飞机上,与邻座交流时,她跟我说她的好朋友也在学佛。她朋友本身是一位教师,要是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休息时间再去庙里,这样也会让人接受。

但自从信佛以后,她学生不教了,孩子也不带了,每天去庙里,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不理解。她的父母到寺庙找她,甚至向其下跪,求她回家,但回去没几天,就又跑去了。这样的信仰,怎么办?

其实现在是个幸福的时代,有时因为我们自己对事情的过于执着,太想要得到,反使把事情弄得复杂了。信仰其实很简单,问下自己,快乐吗?如果不快乐,那就是信仰的方法不对,而不是信仰的不好。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法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解脱烦恼,过得幸福快乐。师父就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家人、父母、丈夫、孩子是成佛路上的助缘,让我们更加珍惜缘分,珍惜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讲: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无论出家师父,还是居士,在没有成就,自己德行不能够摄受身边的人的时候,还是应该跟亲人和朋友培养好善缘,尽好自己的本分和职责。不能因为自己的信仰,就让他们觉得,有了信仰就成了没有情感的冷血怪物,如果这样,不但不能结善缘,反而会阻碍他们信仰的善根,甚至可能诋毁你的信仰。

《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普贤菩萨行愿品》也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佛法与生活是一不是二,正信的佛教不仅不消极避世,而且是勇猛精进、积极入世的。

有一则公案: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佛法并非脱离生活,并非远离人群,而应落实在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和待人接物之中,正如净慧老和尚所说:“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来源:南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