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认为动物在模仿游客打架。

作为「动物行为学」话题下的活跃答主,

我先假定「游客打架后,动物就开始打架」这一现象为真,再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

首先二者之间未必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那么我认为这些打架的动物,更有可能是应激导致攻击性增加,而不是在模仿游客打架

假如你正站在一只猩猩面前,给你两个选择:

1.「教会它摆pose」;

2.「用力敲打玻璃刺激它」。

想象一下哪个会更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图片由Kelly Sikkema在Unsplash上发布

01

为什么我不认为是“模仿”?

——难以观察的「擂台」

为什么我不认为是模仿呢?关键就在于人类的打架地点

动物的模仿(imitation)行为,通常属于学习方式的一种[1][2]:

▲动物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3],可以掌握新的技能或改善原有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就被称为「模仿学习」[1][2];

▲相比于独居动物,在社会性动物中更容易出现模仿学习,因此又称之为「社会性学习(social learning)」[1][2]。

(动物模仿学习的对象通常是同类动物,但也有非人类动物模仿人类行为的情况存在)

举两个栗子:

[1]猕猴通过观察其他猴对蛇所表现出的畏惧,可以学会害怕蛇和躲避蛇。
[4]猪能通过观察另外一头猪,学习如何从四个通道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获得食物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图片由Christopher Carson在Unsplash上发布

可以看到,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这一步骤往往不可或缺。

而在问题的新闻链接中我们可以看到,游客互殴的场地在道路偏中间的位置,距离动物的笼舍应该不会太近,且周围聚集了一定的围观群众,那么笼舍中的动物若要「观察」到人类打架的细节,想必并不容易。

如果无法顺利进行「观察」,恐怕也就很难做到「模仿学习」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推断,具体还是要看现场的真实情况;并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模仿学习」的可能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再做进一步验证。

如果动物更有可能采用它刚刚所观察到的方法来行动,那么这就可以视作是动物应用「模仿学习」的一个证据[5];

简单来说,如果一只猩猩打架时从不会去抓对方的「头发」,但在「目睹」了游客互殴之后,它就开始使用类似抓头发的方式去攻击另一只猩猩,那么这只猩猩就很可能应用了「模仿学习」

反之如果这只猩猩的打架方式依然很传统、依然很“猩猩”,那么我认为很难断定它是在模仿游客打架。

聊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认为动物打架的行为源于模仿游客互殴,就需要具备更多的前提条件

而如果采用「应激说」来理解动物的行为,

那就简单得多了——

02

什么因素可能导致“应激”?

——噪音与恐惧:打架的副产品

从果蝇到人类,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应激反应。 如果把生物机体看作一个国家的话,应激反应就是一种类似于全民皆兵的备战状态,短时间内,它有助于抵抗侵略者(应激原),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程度过重,就会使生产和经济遭受重创,对应到生物机体上,也就是引起损伤和疾病、甚至死亡。 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统称为应激原(stressor),包括:恐惧、创伤、疼痛、寒冷或炎热、拥挤、噪声、缺氧、挫折等[6][7][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7577814/answer/1090100805

应激反应可诱发动物的「战斗或逃避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9][10][11][6][12],有助于动物机体适应环境变动[11][6][13]。

(但过度的应激反应则有害[11][6][9][14][15])

因此,攻击性变强正是动物应激的表现之一。

在游客互殴事件中,打斗场面本身未必会对动物造成什么影响,但游客打架可能产生的两个副产品,就很容易成为典型的应激原了。

1.噪音(叫喊、吵嚷)

动物园环境中的噪音是常见的应激原[8][16],突然的声响也会刺激到一些动物[17]。

[9]切斯特动物园的猩猩(Pongo spp.)会被游客的噪声所影响,并且试图用纸袋盖在头上(Birke,2002);

在游客互殴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突然的叫喊或吵嚷声,进而就可能会刺激到部分动物,当然具体还要看现场的真实情况。

2.恐惧或拥挤(围观人群大量聚集)

游客太多会增加动物的应激水平和异常行为。

[9]例如,贝尔法斯特动物园的大猩猩(Gorilla gorilla)在夏天周末游客数量远高于冬天的游客数量时,表现出更多的种内斗争和异常行为(Wells,20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图片由Ying Wu在Unsplash上发布

检测表明,随着客流量升高,动物园中大熊猫的应激水平也会随之上升(根据粪样皮质醇含量判断)[18]。

在游客互殴的过程中,如果因此在动物展区周边聚集了相对多的围观群众,那么就很可能会刺激到部分动物,增加其应激水平,但还是那句话,具体要看现场的真实情况。

以上均是在假定「游客打架后,动物就开始打架」这一现象为真的前提下,从动物行为学角度所进行的分析。如有纰漏欢迎知友们补充和指正。

至于问题中的动物园通报,则或许是工作人员希望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引起游客们的关注和重视,以期不要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本文作者 王豆皮(知乎)

转载已获作者授权,对原文略有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