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私生子,从小就被嘲笑是野种,18岁才知道父亲是谁;

他的发迹是因为他姨父是皇帝,因为凭裙带关系上位,连司马迁也看不起他;

他从不知道兵法为何物,17岁那年第一次上战场,却率领800骑兵歼敌2000,威震敌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军事生涯只有短短6年,但后世2000多年里,无数名将都以他的战功为荣;

他曾被教科书移出民族英雄的行列,但全国人民都不答应,最后荣誉回归;

这个只活了24岁的青年,用他的天赋和勇气,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穿越者。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霍去病。

全文约4000字,阅读需10分钟。

01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一个隐蔽角落里。

他的母亲卫少儿只是府里的一个女奴,却爱上了平阳县吏霍仲孺。然而,霍仲孺裤子一提,出了门就再没回来过。

不知道卫少儿是怀着怎样的心态生下了霍去病,总之,整个民族都应该感谢他的勇气。

霍去病幼年过着贫苦而屈辱的生活,大家总嘲笑他是个没爹的孩子。

公元前128年,霍去病12岁,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折。

他的小姨卫子夫,为汉帝国的皇帝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被汉武帝刘彻册封为皇后。

从此,卫氏全家都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新生活,当然也包括霍去病。

但少年霍去病却不只喜欢锦衣玉食,更喜欢骑马射箭。

在当时,这并不是穷人的孩子可以有的爱好,就像今天的富二代都喜欢豪车一样,很烧钱。

当然,汉武帝不在乎这些。他看到这个英气不凡的少年,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孩子不学点兵法、不上战场可惜了。

但叛逆的霍去病对姨父刘彻说,学那个有什么用,孙武吴起的老套路,今天未必管用。

他并不是狂妄。舅舅卫青曾经告诉过他,汉武帝正在为什么事犯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元六年,刚刚掌控朝政的汉武帝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彻底放弃历代先祖执行的和亲匈奴的政策,要用胜利来重塑大汉帝国的和平和荣誉。

舅舅告诉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皇帝陛下也才22岁。他感觉,他跟姨父是一类人,那不是血气方刚,而是少年英豪。

然而,事实却啪啪打脸。

元光二年,汉武帝动用了30万大军在马邑设伏,企图围歼匈奴。汉军使用的正是战国名将李牧的老套路,但匈奴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匈奴,设伏失败了。

不过,好处在于,匈奴得知汉人竟敢跟他们干仗,便疯狂反击。反正已经没有和平了,那些当初反对皇帝政策的大臣,也只能跟着皇帝陛下一条道走到黑了。

但一腔热血打不败匈奴。元光六年、元朔元年,汉武帝接连发动了两次规模远征,汉帝国的名将悉数参与,但除了卫青略有斩获,其余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全军覆没。

事不可再,至于三。

皇帝曾对舅舅卫青说,如果再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一来汉军的广大将士将再无信心;

二来,当初力排众议才做出的决策,本来就很多人不满,现在却看不到成果,还不知道继续下去会演变成什么样的危机。

都说卫青霍去病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但他和他舅舅卫青,都没有以此为傲,而是决定以战功回报汉武帝的宠遇。

元朔二年、元朔五年,卫青接连两次出征,终于打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击败河西的右贤王部。

河套本是秦汉故地,因此这两次战果也并不算巨大,但却极其重要。

因为这不仅打破了匈奴无法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还让汉武帝当初的决策显得更加英明,朝中再无反对的声音。

汉武帝显然更加激动,封卫青为大将军,极尽荣宠。汉武帝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只要你打得过匈奴,朕不吝惜爵位钱财。

而经过多次战役,卫青知道,汉军之所以难胜匈奴,一是骑兵不够精锐,二是对匈奴知之甚少。

而年轻的霍去病,从舅舅那里得到了很多关于匈奴的情报和战役的详情,他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02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远征,霍去病也参与其中。这一年,他17岁。

霍去病虽然年轻,但在军事上十分老成。

他意识到,孙武吴起虽是战神,却一辈子都在黄河长江流域作战,与蒙古高原迥异。抛开地形的战术战略,多半难以奏效。

熟读兵法的老将王恢、李息、程不识、李广,都接连折戟,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或许就是霍去病不愿意学习孙吴兵法的原因。

连蒙恬也只是御敌于家门之外,并未深入讨伐,真正有对匈奴作战经验的,只有3个人,赵雍、廉颇、李牧。

赵国国力远在今天的汉帝国之下,所以,他们能战胜匈奴,只能有一个原因,胡服骑射后的轻装弓骑兵。

汉武帝听闻这个想法后十分赞同,更重要的是,汉帝国此时有钱有马有人。

于是,短短数年之间,霍去病麾下便有了一支精锐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支骑兵仅有800人,他们穿着皮质军装,个个精于骑射,更重要的是,都跟霍去病一样,朝气蓬勃。

公元前123年,经过两次胜利,汉武帝觉得决战时机已到,便在当年春进行试探性进攻之后,在当年夏天发动了第六次远征,史称阴山会战。

此役中,年仅17岁的霍去病,虽是第一次上战场,却毫不怯弱。

他率领着这800骑兵,远离大军数百里,深入漠北,斩敌2000余人,包括匈奴高级官员数十人,成为此战的最大亮点。

这可把汉武帝乐坏了,当即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食邑1600户。

但局部战术的胜利难掩战役的失败。卫青率领的主力大军虽斩敌19000余人,但自身的两个兵团也被消灭,大将赵信战败投降。

更重要的是,事后的情报证明,此战只是打垮了左贤王部,匈奴主力仍然完整,并不断地报复汉帝国的边郡。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汉武帝想到了一个人。

03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的远征计划还在酝酿之中,便已经派出了外交团队联络大月氏,准备在国际上孤立匈奴。

这说明,汉武帝攻打匈奴的确不是头脑发热,而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而更有勇气的,是带领这支外交使团的青年郎官张骞。

出发前他已经有心理准备,但仍没想到,他这次出使竟耗时13年,两次被匈奴俘获。在此期间,等不及的汉武帝已经开始发起对匈奴的作战。

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受到汉武帝的隆重欢迎。然而,他的报告让汉武帝颇为失望:大月氏对攻打匈奴没想法。

于是,汉武帝只是给了张骞一个向导的职位,随大军参加阴山会战。

但阴山会战失败后,汉武帝重新召来张骞,以及霍去病卫青,总结教训。

汉武帝君臣反复揣摩张骞的叙述,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匈奴之所以依旧强悍,只因国力仍在。

而匈奴的软肋,正是张骞报告中提到的西域,第四次远征的目的地。

蒙古高原物产匮乏,而西域物产丰富,又是东西贸易中间商,因此这里成为匈奴的主要经济、物资来源地。

但是问题在于,汉与西域隔着河西走廊,这里驻守着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两部。

而河西走廊地形狭窄,一夫当关,大规模军团根本无法进入,这也是第四次远征见好就收的原因。

而年轻的霍去病却敏锐地觉察到机会所在:以骑兵迂回,打破河西走廊,便是制胜的关键。

阴山会战,汉武帝已经见识过了霍去病骑兵突击的威力,因此这个计划让汉武帝眼前一亮,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由陇西郡出发,沿着河西走廊步步推进,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节节抵抗,霍去病艰难推进到敦煌而后回师。

收到两王的军报,匈奴王庭十分惊慌:这个软肋不能被打破。

于是,当年夏天,汉匈之间爆发了一次战线长达千余里的大战。匈奴大规模进攻云中、雁门、代郡,企图转移注意力,但汉武帝和霍去病布的局明显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军分为三个方向六支军队,东路张骞和李广出北平,负责牵制匈奴左部;中路分两支分别前往云中和代郡阻击匈奴。而这两路四支部队都是策应,真正的主力是西路。

西路军,公孙敖率军出陇西,走祁连山以南,沿河湟谷地行进;霍去病率军出北地,沿贺兰山,到达居延泽,然后南下,两军拟在敦煌汇合。

这是计划非常大胆,怎么说呢,正常都是从陇西打过去,而这次却是从敦煌往陇西打,说得好听叫出奇兵,不好听这就等着被包饺子。

更不幸的是,霍去病率军到达敦煌时,却发现:我靠,我绕了一大圈都到了,公孙敖一条直线却还没到,坏了,他一定是迷路了。

顺便说一句,汉匈之战时,常有汉军迷路,李广、公孙敖都是迷路的常客,但卫青霍去病却从未迷路。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这次行军的路线之准确,说明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卫青霍去病的秘密武器。

霍去病当机立断,单独发起了攻击。

好在,霍去病如神兵天降,休屠王和浑邪王惊慌失措。汉军最终在祁连山区围歼了两部主力。

两次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的封神之战,不管是战略思维还是战术操作,毫不逊色于任何历史名将。只可惜由于司马迁鄙视卫霍,我们已经无法窥得此战的更多细节。

但历史最终证明了河西之战的伟大。匈奴王廷听说河西走廊被汉军来回打穿了两次,盛怒不已,连续指责两王。

休屠王和浑邪王惊惧之下决定投降汉廷。虽休屠王反悔被杀,但并不影响霍去病勇敢的接受了浑邪王的投降。

汉廷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此河西之地归于汉廷,大汉帝国国势大张。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来自蒙古草原的歌谣,清晰地展示了河西之战的战果。

战后,汉武帝彻底对这个外甥刮目相看,封霍去病为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一起立于中朝,专议大事。

04

两次河西之战,霍去病风光无限,甚至抢了舅舅卫青的风头。

因此,当时和后来很多人都说,汉武帝更宠霍去病,而疏远卫青了。但霍去病知道,并非如此。

霍去病擅长骑兵突袭,而舅舅卫青经过多次对匈奴的大战锤炼,更精大兵团作战。虽然河西之战打得精彩,但汉武帝的目的并不只是河西和西域,而是整个匈奴。

因此,两年之后,公元前119年,左翼右翼都已被汉军打残,汉武帝决定再次发起大决战,史称漠北之战。

此战,霍去病已经成为和他舅舅一样的帝国军神,汉武帝的远征方案几乎是为卫霍量体裁衣。

汉武帝动员了14万骡马牲口运送物资,30万以上的后勤步兵,以及帝国的全明星名将阵容,但这么多底盘都是为了两支利剑能射中敌人的要害。

这两支利剑,就是指向单于王庭的卫青和指向左贤王部的霍去病,以及他们各自率领的5万精骑。

卫青圆满完成了任务,匈奴死伤1.9万,王庭、赵信城被焚毁;而霍去病则更是创造了后世引以为傲的奇迹。

霍去病最擅长精骑突袭,这次也一样,战场和边境的距离是2000余里,但霍去病面对左贤王部主力仍然势如破竹。

霍去病疯狂斩杀70000余人还不过瘾,继续追击被打败的左贤王残部,一直追到了狼居胥山。

为了留下纪念,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下祭天,“禅姑衍,临翰海而还”,这便是著名的封狼居胥。

或许当时年仅22岁的霍去病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漠北大战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武帝的目的基本达成,但汉廷的物资损失也十分严重。

两年后,汉武帝再次发现匈奴的踪迹,预备再次北伐匈奴。正当战役准备之中,汉武帝却突闻噩耗。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染病身亡,年仅24岁。

子彧说

霍去病的突然去世,对汉武帝的伐匈奴事业打击是巨大的,北伐当即叫停。此后16年,汉廷再无大规模远征之举。

卫霍时期,汉武帝大举远征匈奴9次,大胜5次、斩敌16万余,拓地6郡。

其中,霍去病独占鳌头,3次大胜,斩敌11,7000余人,开拓河西4郡之地。

而当霍去病、卫青谢幕之后,汉武帝时期,再无一次像样的捷报传回长安。

究竟是汉武帝成就了卫霍,还是霍去病、卫青成就了大汉帝国的辉煌远征?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虽然他只是一个私生子,靠裙带上位,被司马迁不齿,但霍去病却用行动证明了一句话:

英雄,是不问出处的。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4年,军事生涯仅仅6年,而他的功业却像是一个穿越者,但事实上,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霍去病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后世的2000多年里,霍去病的名字熠熠生辉,无数的名将都以他的军功章为毕生最高荣誉:

封狼居胥。

霍去病是不会知道今天的中华有哪些民族的,也不知道今天的中华会有960万土地,但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他不狠击匈奴,便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华。

历史的问题,就应该放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去看待。24岁的民族英雄霍去病,应该被我们每个人记住。

文/子彧

参考资料:《古代北西中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纪录片: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