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6年,东吴中书典校郎吕壹,因诬告罪被斩首。

吕壹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三国志》中连传记都没有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当时,吕壹曾让整个东吴庙堂都战战兢兢,上大将军陆逊、丞相顾雍、太常潘濬等重臣都因为他的存在而惊恐不安,恨得咬牙切齿而又无可奈何。

吕壹死后,皇帝孙权表示,对吕壹带来的君臣信任裂痕深深自责。

为此,孙权还特意派人向陆逊等人致歉,表示对陆逊等人信任如初,很多东吴朝臣心里的石头也都纷纷落了地。

看起来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美好。但事实上,孙权要是真的愧疚自责,当初又何必要信任吕壹呢?

说到底,吕壹弄权,究竟因何而起?

全文约4000字,阅读需10分钟。

01

表面上看,夷陵之战后,孙权对陆逊的信任与日俱增。

222年,夷陵硝烟还未完全散去,陆逊就被委任为荆州牧。东吴最重要的长江防线,一半都在陆逊手上。

徐盛等人请求追击蜀军,孙权问陆逊,陆逊觉得不妥,孙权便“决计辄还”。

吴蜀恢复结盟,一切事宜,孙权都征询陆逊的意见,让陆逊处理;

孙权甚至刻了自己的印鉴在陆逊官邸,陆逊想什么时候盖,就什么时候盖。

228年,石亭之战,夹石设伏,陆逊说不行就不行;战后,孙权用御车载着陆逊凯旋。

大约在孙权称帝前,与陆逊谈论四大都督时,也曾夸奖陆逊是周瑜的事业接班人。

然而,如果读过前两篇,我们就会明白,孙权看似信任无间,事实上,江东本土士族的保守性和陆逊家江东士族首领的身份,决定了孙权和陆逊之间始终无法真正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与陆逊这几年的蜜月期,是多重原因导致的。

一是淮泗集团后继无人,只有陆逊能挑起这个大梁;

二是陆逊在夷陵之战的卓越表现,的确打消了孙权对江东士族的不信任基础。

然而,228年以后,孙权对陆逊的种种尊崇,还隐含着另外一种原因。

上文我们曾说过,此时的陆逊不仅身居高位,且领兵已经有“精卒数万”,个人势力相当强大;

朝堂之上,江东士族另一位领袖顾雍,也已经在黄武四年,由尚书令升为丞相;

其余很多江东士族,如贺齐、钟离牧等人,也在孙权巩固统治和征伐山越的过程中实力大增。

换言之,东吴此前“一个脑袋两条腿”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吕蒙死后数年之间,江东士族已经全面掌控住了局面,淮泗集团这条腿已经瘸了。

要不是诸葛瑾等人还健在,江东士族还不至于一家独大,或许孙权就要提前实现东晋王朝那样的垂拱局面了。

孙权并不是软蛋,他不会放任局面继续恶化。于是,称帝之后,孙权对陆逊的信任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公元230年,孙权表示,要派一支军队攻占夷洲和朱崖,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他照例咨询了陆逊的意见,陆逊则照例说了一大堆的理由,总之就是,不毛之地占了也没用,不如轻徭薄赋养民江东。

然而,一向对陆逊言听计从的孙权,这一次却没听陆逊的,直接就行动了(权遂征夷洲)。

02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万人寻找夷洲(台湾)和亶州(大约是今日本);公元242年,孙权又派将军聂友、陆凯率兵3万征伐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当时的海南和台湾很荒凉,孙权后来也的确没有在那建立稳固统治。那么,为啥孙权坚持要派兵去呢?

根据《吴主传》记载,三国时期,常有沿海商人遭遇风暴飘到亶州,回来告诉大伙说亶州岛上有数万户人家(世相承有数万家)。

而孙权的最终目标也不仅是台湾,而是亶州。这说明,孙权的目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这次出征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卫温、诸葛直的军队没找到亶州,只带回了台湾岛的数千人回到建业。

子彧曾在第一篇说过,三国连年战乱人口锐减,人丁又大多掌握在士族们手中,因此人口才是汉末三国最重要的资源。

但比起孙策时代,东吴征讨了多年的山越,动不动就是几万人归顺;又有江东士族的支持,应该早已鸟枪换炮了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正如陆逊所说,江东富庶,轻徭薄赋养民不比去海岛上绑人成果显著吗,为什么孙权还要派人冒险出海呢?

答案只能有一个,归顺的人口,而是大多流入了江东士族的手中,就算养民孙家朝廷还是吃不到太多红利,孙权没办法,只能去海岛上绑人回来。

所以,看似孙吴越来越强,实际上却是养肥了士族,孙家朝廷只得了空架子。

仅仅一年之后,诸葛直、卫温就因为“违诏无功”而被杀,也说明了这趟使命的特殊性:

要么是孙权没听话,陆逊等人施压杀了这2人;要么是他们肩负着什么秘密使命,不能被江东士族所知。

所以,孙权征夷洲朱崖,其真正目的是劫掠人口,壮大孙家自身实力,以对抗日益强大的江东士族。

明白了这一点,3年后孙权亲征公孙渊的事也就合情合理了。

公元233年,辽东公孙渊向孙权表示归顺,孙权立马派遣军队万人前去册封,不想公孙渊却杀了使者,黑了孙权的人马和物资。

孙权大怒,表示要亲征公孙渊,被群臣劝止。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决定如此重大,孙权事前却根本没问陆逊的意见。

很多人以为,这是孙权晚年昏聩的表现之一,但事实上,这事背后的内因仍然是孙权缺人。

因为缺人,所以公孙渊的投诚即使只有一分希望,孙权也要尽百倍努力。因为那里不是江东,一旦拿到手就是自己的嫡系力量。

因为缺人,所以被黑了1万多人很心痛,孙权忍不下这口气。甚至不排除,孙权亲征辽东,是为了摆脱江东士族的钳制。

孙权这件事的确做得很不靠谱,所以陆逊在劝止的上书中,也说得比较不客气:今乃远惜辽东众之与马,奈何独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不惜乎?

孙十万你个憨包,江东本土你看不上眼,却垂涎万里之外的辽东弹丸之地?

经过这两件事,孙权和陆逊之间的信任,有了明显的裂痕。此时的江东士族也已明显尾大不掉,甚至有了操控皇室的苗头。

于是,孙权决定放大招了。

03

吕壹是谁,是何时得到孙权宠信的,没有明确记载。

他的崛起,就像他的职业一样,十分神秘。

似乎忽然有一天,吕壹就出现在东吴朝堂上炙手可热;然后,又很突然的,整个朝野都开始声讨吕壹。

上大将军陆逊忧心流涕;丞相顾雍、骠骑将军步骘更是为此数次上书;远在武昌的太子孙登也上书劝谏;太常潘濬甚至说,恨不得手刃之。

那么,吕壹的身份是什么,都做了些什么,导致了朝臣的一致声讨呢?

吕壹的身份,在《三国志·顾雍传》中记载得最清楚,吕壹、秦博为中书,负责“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举罪纠奸”。

也就是说,吕壹的身份就类似于曹魏的校事、明朝的锦衣卫,是皇帝孙权用来监察百官的。

那么,他都检举了哪些人呢?

建安太守郑胄:曾处罚了吕壹的门客,于是吕壹上书中伤郑胄,被孙权囚禁。后得潘濬、陈表解救,释放。

江夏太守刁嘉:被吕壹指为诽谤国政,孙权生气,将之下狱,审讯盘问。

这次陷害大约是成功了,因为从此以后,东吴朝臣们都开始害怕吕壹,不敢与他走得过近。

左将军朱据:吕壹怀疑其私吞军饷,拷问其幕僚至死。朱据为其幕僚收尸安葬,却被吕壹认定为心虚。孙权因此屡屡责问朱据。

朱据无从辩驳,便在府里自我监禁戴罪,等待孙权的调查结果。后冒领之人自首,朱据无罪开释。

丞相顾雍:吕壹掌握了顾雍的小辫子,正准备检举他,被谢厷知道了。

谢厷问他把顾雍拉下来,想让谁做丞相,是不是潘濬?吕壹说,差不多吧!谢厷说,潘濬要不是人在荆州,早就亲手杀你了,你是不想活了吗?

吕壹深感害怕,终于没有追究顾雍。

事实上,历朝历代从来不乏吕壹这样的人,他们是皇帝的白手套,有朝臣威胁到皇帝又找不到正当理由贬谪的,便安排这些人去弹劾查找相关证据。

而吕壹意图陷害的这4人中,朱据、顾雍都是江东士族的中坚力量,郑胄、刁嘉不可考。

可见,吕壹正是孙权释放的大招,其目标主要就是江东士族。

这就是为什么孙登、陆逊、顾雍、步骘这些重量级人物,都把吕壹弹劾不下来:朕的目的还没达到呢,怎能轻易放手?

但是,吕壹却算得上是最失败的酷吏了。他陷害郑胄没有成功,陷害朱据功亏一篑,陷害顾雍更是还没开口就不敢说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吕壹在陷朱据、顾雍失败后不久,就被孙权给抛弃了:判为诬告罪,斩首。

更有意思的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潘濬。

04

虽然吕壹看起来搞得举朝震恐,但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吕壹的主要目标还集中于都城建业的江东士族,至于陆逊、潘濬、步骘等人,吕壹还没顾得上,或者说根本不会动他们。

但潘濬、步骘,却是弹劾吕壹最积极的。

陆逊虽然私下里常常忧心,却只敢指使太子孙登去跟孙权说,他自己是不敢就此事上书的。顾雍等人也是一样,私下里咬牙切齿,孙权面前缄口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是要搞我们江东士族的,我们说话有用吗?

所以,潘濬、步骘就出来说话了。

潘濬,荆州人,此时是荆州军政区二把手,在荆州的地位仅次于陆逊;

步骘,临淮人,淮泗集团的后起之秀,长期担任荆州及交州军政长官,孙权大有以其代诸葛瑾制陆逊之意。

步骘连上了3封奏疏陈述此事,而潘濬听说孙登说了不管用,便到处散播说他要杀了吕壹,大不了自己给他偿命。

于是,吕壹便渐渐失宠,以致于被孙权以诬告罪下狱。

为啥孙登说话都不管用,潘濬私下威胁却管用了呢?

孙权知道,孙登太年轻了,他是听信了陆逊等人的话,代表的是江东士族;而潘濬、步骘反对,说明荆州士族、淮泗集团也都不支持他这么做。

于是,孙权担心影响过坏。而且吕壹也的确没啥能力,孙权给他撑了这么久的台,却在朱据这件事上丢了很大的脸。

所以,吕壹之死,本质上是孙权与陆逊等江东士族斗法未遂,反遭群体反对,而不得不收手。

吕壹被下狱后,孙权询问处理意见,顾雍、阚泽还大度地表示,我们不能学吕壹,要依法治罪,不能滥施酷刑,斩首就行了。

但东吴的朝臣们,特别是江东士族陆逊等人的心里,估计忍不住说:妈的,终于死了。

吕壹死后,孙权为了掩盖他的目的,还假模假样的派中书郎袁礼给陆逊等人道歉,询问他们朝政要怎么改,让他们不必顾忌,陈述自己的意见。

大家都知道,真要愧疚自责的话,当初又何必重用他,搞得人心惶惶的呢,所以大家都不说话,陆逊、潘濬则一脸委屈巴巴。

于是,孙权又下诏指责他们,我们名是君臣,实为骨肉啊,为什么不能开诚布公呢?

一番操作下来,大家心里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似乎一切都已经回到了最初的君明臣贤的美好局面。

子彧说

事实上,吕壹这种人一般都隐藏在历史的缝隙里,一般都是皇帝们用完就找个借口杀了,或者根本就不会到明面上来,连官员姓名都不会留下。

比如曹魏校事,大家都知道存在过,但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确切记载,官职、姓名,通通没有。

即使如明朝的正规机构锦衣卫,也大多很神秘,只有几个首脑人物广为人知。

因为,这是君王的秘密。

但吕壹的“光辉事迹”却散落在诸多列传之中,这一方面说明孙权用他用得很失败,另一方面则说明,江东士族已经多么强大。

本就是用来制衡江东士族的校事吕壹,却被江东士族唆使的大臣告倒了。

吕壹正义或者邪恶另当别论,但这事的结果,孙权不可能意识不到什么。作为一个强势君王,孙权不可能任由江东士族集团这样发展下去。

君臣之间不是谈恋爱,可以床头吵架床尾和,政治裂痕一旦产生,不见血光,是无法消除的。

江东士族本就和孙家目标不完全一致,经过20多年发展竟然已有操控孙吴的苗头;而吕壹事件,更是rag孙权与江东士族的矛盾几乎已经翻到明面上。

因此,吕壹之死,江东士族弹冠相庆,但陆逊知道,孙权的信任恐怕已经快要到尽头了。

不幸的是,东吴庙堂的另一颗政治地雷,马上就要爆炸了。

文/子彧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