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此为窗,与您共赏天下珠宝。
见文好,我们是《珠宝玉之窗》!

说到步摇很多人就会想起那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步摇是女子的专属首饰,女子戴上它一步一生莲,一顾倾城,再顾倾国。而如果我告诉你其实在那遥远的岁月里,在某个朝代里,男子也戴步摇,你会不会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件十六国前燕时期的花树状金步摇,被收藏于朝阳博物馆。不过多说一句,这朝阳是辽宁的朝阳,不是咱北京的大朝阳。这个造型的金步摇估计很多朋友都见过不少,即便没有在博物馆里看到,在一些古装剧里也能看到不少女演员戴着类似这样枝叶造型的步摇冠。不过跟这真的金步摇比起来,电视剧里的自然就没法看了。想象一下这货真价实的金步摇若戴上走在人潮汹涌的街道上,太阳一晒,那估计得晃得所有人都眼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金步摇冠,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于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特别介绍墓主人冯素弗是十六国时期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兄,也就是他是个男子。所以有没有朋友跟我一般有点二傻傻地恍然大悟,原来男人也戴步摇,原来步摇不是女子的专利。所以其实男人自古也爱首饰的,而且喜欢的首饰可能还跟女子喜欢的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了金步摇,我们来看一组黄金铃,制造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燕,辽宁北票房身村出土。现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组金铃以铁丸为胆,大者腹径2厘米,小者腹径1.1厘米。出土21件,其中大者13件,小者8件,当时可能是串连在一起使用。看到这组黄金铃铛有人大呼,原来前人也喜欢金铃铛,只是这么多铃铛响起的时候,应声跑来的会是叮当猫还是一群草原狼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鸭形玻璃注也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珍宝,于 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冯素弗墓出土,现在同样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藏。它身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可能朋友们也看出来这件鸭形玻璃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有些罗马风,根据专业人员检验,它的材质确实是当时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的古罗马帝国的钠钙玻璃。因此推测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可能它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因为这特殊的意义,也使这件小小的玻璃水注成为国家公布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64件珍贵文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这件金饰也是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十六国珍宝,它是镂空扇形金饰件。它的轮廓跟欧美的那些皇室大皇冠很像,上面镶嵌的宝石可惜的只剩下一颗,有人觉得它就像一个平面版的皇冠。

看了这些十六国的珍宝,我们会发现那个时期的珠宝首饰有一些小小的共同点:比如珠宝首饰上会多少有一些线条元素,会觉得它们都隐隐有一些现代感,或许这也是十六国跟其他朝代的珠宝审美不同的一些点。而这些异同反过来也让我们看到那个时期里内外珠宝文化相互交流传播的一些影响,那么问题来了,朋友们觉得是我们这金饰件好看些,还是欧美的大皇冠好看呢。

(作者|空辰下的兔子,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