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魏晋南北朝,那个时代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多是风流潇洒的,文人才子三三两两相邀而行,踏一双木鞋,游走于山水之间,写诗作曲,引吭高歌。那是个混乱的时代,也是思想碰撞的时代,更是文人辈出的时代。“风流”是魏晋才子给人留下的印象。

现在很多人羡慕魏晋时期,羡慕魏晋风流,羡慕魏晋时期思想的开放,说魏晋“男女平等”,男子与女子都可以上战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必受严苛的礼教束缚,那是个自由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绝对自由的背后,必然是规则的崩塌。“礼乐崩坏”才是魏晋风流背后最真实的现象,自由到以人相食的社会,你还羡慕吗?

魏晋时期,又称作魏晋十六国,上承东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这个大一统王朝,延续了407年的国祚,最后亡在汉献帝手里,开始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这个时候,虽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三方平衡拉锯,彼此之间多发生作战,但主要还是汉人之间的战争。战场上还有“兵不厌诈”一说,谈诚实守信的礼法未免迂腐,礼教虽然崩坏,但还有最起码的道义。

魏晋灭了吴蜀,三国时期结束,魏晋时期正式开始。礼教这两个字,以及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道义和准则,也随着三国时期的结束,如同山体滑坡一般轰然崩塌。

魏指的是北方政权曹魏,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又分西晋和东晋。曹魏政权亡于晋,西晋一统,而到东晋时期,北方政权又落入北方的少数民族手中,彼此争权夺势,每日都处在战乱之中,那段时期又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共计有成汉、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十六国。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归根结底源于曹魏,然而这却为中原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端。

由于三国时期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原人口数量大大减少,为了恢复生产力,曹魏政权建立后,便允许北方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安家。

虽然当时人们的生产力还是比较低下的,但是相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来说,那高了不止一个层次。中原的人民已经学会耕种,虽然还是靠天吃饭,但是已经掌握了怎样从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怎样把粮食变成美味的食物。

秦朝一统天下,中原的文字和语言得以统一,建造出了宽阔的道路,各种更方便的工具,教会了人们礼仪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北方的少数民族,相比之下太落后了。当他们进入中原之后,中原的物产丰饶给了他们深深的刺激。

烧杀抢掠是北方少数民族争夺政权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会因为面对的是汉人就有所改变。

魏晋的时代,是吃人的时代,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胡人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在那个战乱频发、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中原的人民也没有什么粮食可吃,活下去成了首当其冲的事情,只要能活,自然有什么就吃什么。

当然,魏晋时期民风开放,也是受胡人的影响,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两种思想在交锋中自然会产生更多的思想。魏晋时期看似自由,倒不如说是迷茫。

西晋永兴元年的“八王之乱”,张方攻克洛阳,大掠洛阳皇宫,带走了一大批宫女做军妓。因为粮食匮乏,便将这些宫女充作军粮,一路吃到长安。

还是八王之乱,鲜卑族大掠中原财富,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一路上充作军粮边走边吃,到易水时只剩下八千。这八千名少女,因为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轻易放掉,全部被淹死在易水。

“五胡之乱”时,北方的汉人被屠杀得只剩下四五百万人,胡人每到一城便大肆屠城,青壮年杀掉,女人留下白日寻欢晚上就吃掉,小孩更是他们最爱的食物。

最残暴的羯族,入侵中原时根本没有带粮草,他们只要打仗杀人就有“粮食”吃。每打下一个地方,便吃掉当地的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人,他下令凡是胡人有所需,可以肆意抢夺汉人的东西拿来用。

十六国时,石虎的太子石邃看见美貌的尼姑就抓过来,将人肉和牛羊肉一起烹煮而食,还分享给其他人一起享用。

当时,吃人肉也为泄愤。古人说“恨欲血肉生啖”,可能就是来源于此吧。当时石虎斩杀泰山太守徐龛,送往后赵政权都城,石勒为了报仇泄愤,令被徐龛斩杀的王伏的妻子吃徐龛的肉。

东晋孙思作乱时,获县令就把他剁成肉酱,并把他的妻女一并杀死吃肉。谁不肯吃这肉就把他肢解处死,连他的肉也一块吃掉。

在那个时期,行军时没有粮食,便将敌军的尸体吃掉,没有敌军的尸体,便吃女人和小孩,这种现象不光是胡人,后来连汉人都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有人说魏晋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上战场,但当时,太多的女人到了战场上,只是作为军粮处理的。

军中以人做军粮,百姓相食,易子而食,这都是普遍的现象。

其实何止是魏晋,各朝各代若有大饥荒,难免会出现吃人的现象。只不过在魏晋时期,吃人成了普遍现象,礼教被丢在一边,道义被踩在脚底,一切都要为生存让路,吃人者也终将被人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