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亦凡的瓜,相信很多人都吃了。

虽然真相还在路上,但因为站出来晒聊天记录的女生已经好几个,即便严重违法的事实最终难认定,但是在道德上,吴先生大概很难洗白。

所以现在和吴亦凡切割的企业已经排成队,媒体梳理,从韩束到立白到康师傅冰红茶,明确说取消合作的已经七八家。

不出意料的话,这个名单还会继续增加,而且越是行动迟缓的企业,遭遇的压力会越大。

这些企业当然很无辜。找一个顶流明星,付出的金钱不会少,本来是想共赢提升品牌形象增加销路的,突然遭遇这个,品牌形象和现实利益都可能受损。

从大众心理的角度,都希望看到品牌企业迅速“大义灭亲”,跳出利益捆绑展现积极三观。事实上,一些企业因为行动迅速,拉了一波好感。

但具体到不同品牌,考虑的问题可能还是会有差别。如果此前的合作协议,有过明确约定,遇见类似情况单方可以解约,那问题就简单很多。

如果没有约定,或者说,只是单方爆料,没有法律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单方解约是不是完全合法,可能还有争议。合作越紧密,金额越大,企业的顾虑会越多。

但不管经济顾虑有多少,不看到环境大势,总是不明智的。而现在最明显的大势是,公众对明星的道德审视只会越来越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前,吴亦凡被爆出和粉丝约P的时候,一些大V公众人物,还会给出偏袒性极强的辩护。舆论虽然多有不满,可也还没到众口一词要让当事人社死的地步。

世事变幻。这次虽然有被爆料的性质更恶劣的客观因素,可是舆论场道德水位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观标准演变。要让人更超然地看待道德有亏的明星,越来越不可能。

经过这一轮的捶打,就算吴亦凡难以法律层面问罪,要想洗白全身而退,难度已经大到不可想象。而不和他切割的企业,能收获的效果只会是给自己品牌抹黑。

商业主体也要承担道德责任,这已然是无法推卸的时代要求。明智的企业,在选择代言人的时候,恐怕会进行更审慎的道德审查,以规避可能的风险。

更现实地说,今后在和明星签约的时候,应该会进行更细化的条款约束。如果因为明星单方面的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形象危机,那企业就有权割席自救,甚至事后索赔。

所以,吴亦凡很可能以一己之力,大大改写商业代言的游戏规则。也算是时代标志性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