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这篇咱们继续聊轻型迫击炮,对象是喜闻乐见的髪国。不过这次咱们乳不动,因为他们这门炮除了威力比较小之外,各方面指数都比当年其他国家的轻迫强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代很神奇,各国差不多都在这会儿想要好好搞个冲锋枪;各国差不多都在这会儿想要好好搞个坦克;各国差不多都在这会儿想要好好搞个飞机;各国也差不多都在这会儿想要好好搞个轻型迫击炮。

而轻型迫击炮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排击火力,尤其是弥补枪榴弹射程不足(往往只有100米)以及打不准的问题(枪榴弹没炮管子,精度很感人)

然而我之前一篇文章中提过德国50mm轻迫又重又不好用,不过法国佬这批被称为Mle 37的50mm轻迫至少在轻量化上领先德棍一大截。

德国GrW 36重14公斤,法国Mle 37仅3.6公斤,将近4倍的重量差,作为一款排级支援武器而言,光是这个重量就能让德棍躲到厕所去哭。当然,光看重量还不够,所以咱们细捋一下。

Mle 37很有迫击炮的模样,有座板,有两支架,炮管子长415mm,有效射程从80米到460米,是个轻迫应该有的样子。炮身和支架携行状态下都可以收起来,一个大头兵就能拎着跑,比步枪还轻,迫击炮组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用于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起来之后的Mle 37,就一小背囊↑

这货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设计,首先它是必须保证45°,否则炮身上的泡泡水平仪就无法置中,准头也就无从谈起。但有时候地面并不平,尤其是支架和座板的支撑面往往会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这么一来45°角就很难对,得慢慢的调支架高度,但这么一来会增大复杂性,法国人的解决方案是在支架上挂了根绳,绳子后端可以挂在炮身不同的档位上实现快速调平。

虽然这设计不能应对极端的不平整,但对于排级支援火力来说,方便快捷才是第一要务。

刚说了,这门炮得保持45°才能打,而射程调节则是通过炮管底部的旋钮。他上边有指示距离,最小70,最大460,旋这玩意的意义在于调节炮管底部泄气孔,泄气孔越大,泄掉的发射药燃气越多,射程就越近,反之亦然。

炮口位置还有个简易瞄具,支架上也有个可以水平调节射角或者风偏角的旋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炮管较短,炮弹也不重,这门炮也不是自由落体固定击针的迫发,而是用拉杆联动击针击发。

这门炮美中不足的就是威力,它比其他国家50mm级别的迫击炮威力更弱。虽然口径也是50mm,但它炮弹全重才430克,TNT装药120克,有效杀伤半径估摸25米都悬。

但话再说回来,这门轻迫在二战中也没发挥啥作用。法国在1938年1月下了一笔21950门的单子,但到德国人打过来的时候才造了2900门,而且因为炮弹短缺,几乎都没派上用场。我在法国人的编制里甚至都没见到这种小炮。

倒是德国人后来很开心的缴获了这批法国小炮并命名为GrW 203(f)丢给了驻扎法国的占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