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仿效西方制度设立了陆军和后勤制度,同样也制定了军粮供应政策。

早期日本陆军的战地伙食非常具有日本特色,是用饭团加上泽庵、萝卜丝、梅干等酱菜,用竹叶包成“便当包”,给士兵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877年的西南战争,日本陆军首次采购了1.35吨牛肉罐头作为军队的口粮。这种罐头是以牛肉、马铃薯、胡萝卜、牛荸为原料,加入砂糖、酱油和姜等调味品制成的牛肉大和煮,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口味,颇受士兵们喜欢。

考虑到西南战争日本陆军动用的兵力,这些牛肉罐头应该只是作为补充之用,士兵的主要野战口粮还是饼干加干松鱼(也叫鲣节)。

干松鱼是用鲣鱼经水煮、烟熏、霉变等工序加工而成,号称世界上最坚硬的食物。日本人传统上干松鱼的吃法是削成片或者磨成粉,然后用来煮汤。但是在战斗中士兵显然没那么好的条件去进行再次加工,只能硬啃干松鱼,自然没牛肉罐头受欢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日本陆军在本国采购了2515738日元的肉罐头(其中绝大部分是牛肉罐头),还从美国采购了25000日元的牛肉罐头,用于战争所需。

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日军使用的牛肉罐头数量进一步上升。士兵的主要野战口粮,就是一个250克的牛肉大和煮罐头加上650克米饭或者是675克饼干组成。除了牛肉罐头外,日本军队还采购过猪肉、鲸肉、鸡肉和鱼类罐头,作为牛肉罐头的补充。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牛肉罐头只是日军野战口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时日军食用的肉类,还是以鲜肉或者是咸肉为主。

毕竟直到二战前,日本的罐头还是宝贵的出口物资,绝大部分是用于出口创汇的,平时日本人自己根本舍不得吃,陆军自然也不可能敞开供应。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日军早期采购的肉罐头质量还是不错的,否则也没法出口了。

侵华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事规模的扩大和日益长期化,日本陆军已经逐渐无力满足前线所需的军粮供应。

从1938年起,日本陆军要求侵华部队开战“现地自活”运动,也就是自己种植蔬菜,饲养家畜,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甚至作战时,也要求部队尽量就地解决,也就是劫掠来满足士兵的口粮。

所以从这一时期起,牛肉罐头已经成为比较宝贵的战略储备物资,不到万不得已,日军不会动用。

而随着战争的继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工业以满足战争为第一需要,其他产业都只能靠边,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很多罐头厂就改行生产武器,罐头产量大幅度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此时日本国内资源紧张,城市居民连口粮都要限量,肉类更是稀缺,有不少人因为营养不良饿死。所以战争后期日本陆军的牛肉罐头里面已经几乎没有牛肉,只有一些牛内脏、牛血或者是植物蛋白制作的假肉,口味也远不如当初。

因此后期日军的牛肉罐头不仅数量少,而且品质也大不如前,被士兵吐槽为不如猪食也就不奇怪了。不过更为悲剧的是,很多海岛驻军因为补给线被切断,连猪食都吃不上,饿死者众多,也算是恶有恶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