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虎式重型坦克,配备一门强大的 12.8cm PaK 44 反坦克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展历史

在斯大林格勒战落幕的1943 年,德国与苏联的实力差距已经超出了其承受能力。在当时情况下,德国可以采取的唯一选择就是以质量克服数量上的差距。然而,即使在战争初期向苏联发起猛攻时,德军的战斗力也从未领先过。希特勒经常要求“像斯巴达的300勇士一样战斗”,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特别的对策。

装甲部队也是如此。因为在数量上无法竞争,所以必须在质上领先,但直到战争中期,苏联的个别战车性能反而更好。虽然从1942年末,虎6坦克开始服役,确保了质量优势,但供应量绝对不足。在苦思冥想之后,例如突击炮、自主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一样,制造了与坦克相比更能加强火力的各种装备投入前线。

虎式坦克搭载的12.8公分Pak 44反坦克炮。虽然强力,但是拖炮太重降低了战斗效率,所以只制造了51门

与此同时,需要能够在距前线约 3,000m 的距离内完全摧毁敌方坦克的新型装甲装备。简而言之,他们需要一种可以在敌坦克射程之外进行有效攻击的武器。理论上,拥有这样的武器就可以克服数量上的劣势。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12.8cm的FlaK 40高射炮。它旨在用作像8.8 cm Flak一样的反坦克炮。

此时,10.5cm Flak 38高射炮也被考虑作为候选,但FlaK 40在射程和精度方面的表现更好,因此基于12.8cm PaK 44反坦克炮开始研制。如此,今后所有敌方战车都可以在远距离被轻松摧毁,性能非常好。但是,将炮架简化的轻量型也很重,如果加上附带装备,总重量达26吨。

作为“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基础的6号战车B型虎I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把这种巨炮装载到车上,车体当然要大。在1943年初,该项目开始考虑豹5的底盘,该底盘处于虎6的开发阶段。但是豹5的车体无法承受巨大的炮身,而虎6的车体构造也不合理。当时作为替代方案登场的是正在开发tigerII。因为名字的缘故看起来像改良型,其实虎6和虎II是完全不同的。

虎式II拥有大型车体,因为它计划将炮塔与大型71口径8.8厘米 KwK 43 坦克炮结合在一起。如果改装成突击炮型,搭载PaK 44就足够了。到1943年 10 月 20 日,一个木制原型被提交给不耐烦的希特勒,并立即以 猎豹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 VI 的名义开始开发。如果生产按计划进行,则与虎II同时开始批量生产。

“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的原型

尽管对这种强力武器的渴望非常强烈,但考虑到战争结束时德国的情况,这绝不是一项可取的政策。从运营的角度考虑,没有必要制造相似的装备。因此,很可能放弃坦克歼击车而只生产虎II会更有效。但直到败亡的那一刻,德国也没有改变它的固执。

不管怎样,在快速开发之后,从1944年2月开始以“猎虎Jagdtiger”的新名字开始生产。不出所料,“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在首次亮相的同时获得了二战期间投入战斗的装甲装备中最重、攻防能力最强的称号。原定于1945年1月生产150台,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

图为正在尼伯龙恩堡生产的“猎虎”。战争末期,物资调配上有很大困难,生产未能按计划进行

这是因为很难确保零配件和材料的供应,而且因盟军的大规模轰炸,生产设施也遭到打击。除此之外,前线不太想要,也是量产不高的原因。最初基于的虎II的驱动系统存在不少问题。它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导致故障频繁,且难以在现场维修。虎II也是同样的底盘,而且重量更重,这问题太大了。

这不仅适用于“猎虎”,也适用于二战末期出现的德国武器,是匆忙做出来的,来不及经过充分的测试或改进,质量问题也不少。因此,虽然“猎虎”在实战中的单项成绩相当可观,但由于实操性不佳,并没有受到前线的青睐。可以说它是,诞生于万众期待之中,但却成为绊脚石的装备。

特征

“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的55口径12.8厘米Pak 44主炮可以说是当时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炮。虽然虎II安装了口径更大的主炮,但从理论上讲近距离是专用自行火炮,用途不同,而且射程短,准确度也不高。由于使用穿甲弹和破甲弹(均为分装式弹药),Pak 44 的装填速度较慢,降低了操作效率。考虑到8.8公分的火炮可以摧毁二战中所有活跃的坦克,可以说是过犹不及。

“猎虎”攻击力很强,但过犹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室的正面装甲达到了250毫米,最脆弱的上层装甲也达到了40毫米左右,可见其防御能力非常强大。正面与“猎虎”对决是几乎没有胜算的。但是,侧面和背面相对脆弱,因此,如果是安装85毫米主炮的T-34-85以上坦克就能击破。但是要想进入射程以内本身就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如果在远处发生坦克之间的交战,只能是单方面的结果。

发动机输出功率不足,传动、悬挂等驱动系统装置耐久性差,导致机动性极差,故障频发

然而,得益于如此巨大的火炮和厚厚的装甲,猎虎重达71吨,比现代主战坦克(MBT)还要重。但发动机功率它只产生了700马力,而且变速箱和悬架的耐用性大大降低,因此机动性很差。刚开始部署时,德国处于守势,机动力并不重要,但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故障、零件消耗大是其巨大的缺点。

运行状态

“猎虎”于1944年2月至1945年5月(德国投降前夕)批量生产。由于PaK 44的生产推迟,前两台装备了71口径8.8cm PaK43,一个是波尔舍悬挂装置,另一种是亨舍尔悬挂装置,导致量产不太系统。因为是在武器制造基础设施崩溃的战争末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相关资料也未能及时收集,生产数量从最少70台到最多88台不等。

“猎虎”没有大量生产,也没有进行过准确的统计

它仅由第 512 重型坦克歼击车营和第 653 重型坦克歼击车营操作。如前所述,由于故障或燃料不足造成的非战斗损失比交战期间的损耗更多。因此,即使被消耗,也有不愿意接受“猎虎”补给的情况。著名的坦克王牌奥托·卡里乌斯(Otto Karius)在战争结束前指挥了第512重型坦克驱逐舰中队的一个连,也给出了非常负面的评价。可以说表现没有达到预期。

被盟军缴获的“猎虎”,判断为因故障或燃料不足而被弃置

变体和衍生物

8.8 厘米 PaK43:波尔舍悬挂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亨舍尔悬挂型:

规格

重量: 71.7吨
长度: 10.65m
宽度: 3.6m
高度: 2.8m
装甲: 80mm~250mm
武装: 12.8cm PaK 44 L/55 ×1
7.92mm MG34机枪×1

发动机:迈巴赫HL230 P30 12缸汽油发动机700马力(515kW)
推重:9.8马力/吨
悬架:扭杆
射程:120km
最高时速:34km/h

虎II坦克 (德语:Panzerkampfwagen VI Ausf.B Tiger II,通称“虎王坦克”或“六号坦克B型”),是一款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发的重型坦克。亦有资料将其简称为“虎B”(Tiger B)。

虎式重型坦克(德文:Panzerkampfwagen Tiger Ausführung E ,德国代号:Sd·Kfz· 181,又称: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号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所使用的一种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