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猎头传至中国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猎头企业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2万余家,却没有任何一家市占率能超过1%的头部企业。尤其是疫情以来,猎头的发展更是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据业内专业人士透露,去年濒临破产或者破产的猎企达到了30%以上。就连号称中国第一家猎头公司的北京泰来也于2020年5月份宣布歇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猎头在中国的发展为何如此坎坷和艰难?

一是猎头的行业属性比较特殊,不像商品贸易买卖那么简单,“人才的生意”存在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太大,猎企有种靠天吃饭的感觉;二是猎头这个行业属于舶来品,发展的路上缺乏各种资源的支持,全靠市场自然选择;三是猎头顾问水平普遍偏较低,国外的猎头都是行业精英专家组成,而国内很多竟然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因此猎头行业在中国确实有一部分变了质。四是中国猎头市场的不规范性,重宣传重扩张而轻行业沉淀和核心技术的研发,猎头市场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令顾客企业对于猎头的认知存在了偏差,不愿意请猎头,从而导致猎头发展难,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降低,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未来,猎头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走了二十多年的路,依然很艰难,猎头行业的精英们无时不在考虑如何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其中也确实有不少精英提出了互联网+猎头的概念,做出了一些试图打破这种困局的探索。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猎头平台,也只是试图将做单这件事转移到网络上进行,让没有单可做的小猎企有单可做,仅此而已。这样的产品注定是不温不火,根本起不到打破困局的作用。道理很简单,互联网猎企主导的人才交流平台,是以他们本身对猎头业务一知半解为基础,其产品的作用也只是为小猎企提供了市场开发的单点问题,而无法解决客户企业对高端人才的落地需求,以及猎企们的成单速度慢,回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等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猎头行业到底该如何创新才能突破这一困局呢?

道理其实很明确,创新一定需要实战经验十分丰富的线下猎头做主导,将其线下成功的实战经验与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深度地融合,同时目标必须是能够真正解决客户企业和人才的人岗匹配问题,走出一条猎头—企业—人才三赢的新路线。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国内已经有猎头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发,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河北卫士蓝人力资本就是其中的领军者。

据悉,卫士蓝人力资本是国内领先的专业猎头服务机构,在生产制造、IT信息、金融服务和战略新兴等产业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完备的服务标准体系。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卫士蓝已为数千家客户企业成功推荐遍布全国210个市的中高端人才,总数超过15000名。从2016年起,卫士蓝人力资本开始加大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和虚拟现实(VR)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与猎头场景应用,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猎头服务平台——智能HR,已于2021年初正式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平台一方面能做到为企业岗位智能精准推送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为人才智能精准推荐职位,解决了社会招聘普遍存在的双面难题。这些对于猎头企业的意义则是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高效智能,打破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大幅拓宽猎头的业务范围(从高端到中低端),节约大量人力成本,网络的即时付费性质也可以大大缩短回款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大的棘手问题。 很明显,这正是一款具备猎头—企业—人才三赢特质的划时代产品。未来智能HR平台如果能够再进一步的完善,以及良好的运作,一定可以助力猎企们打破发展的困局,迎来一个崭新的智能猎头新时代!此刻,估计那些独具慧眼的投资机构也已经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