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9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的父母都存在没有耐心去听孩子的倾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所有情绪都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过多的消极影响。不仅如此,也有许多青少年认为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给自己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常常说一些没有用的大道理,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大部分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自然也会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一些唠叨与督促。即使父母出现这种行为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反反复复地叮嘱终究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的情绪。

父母的唠叨也反映出其对于孩子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能力的质疑而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同时也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随之而来的也有负面情绪的不利影响。因此,父母与其不停地唠叨孩子,不如学会少说多听,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的唠叨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尽管有的父母明白,一刻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唠唠叨叨并不会有什么教育效果,但情绪来临时,父母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下意识地便对孩子进行强调与叮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指导与叮嘱,而是需要父母对孩子的能力进行肯定与鼓励。

当孩子独自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害怕、紧张的情绪,这时父母的鼓励与关怀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勇气,也会使孩子因此产生自信,帮助孩子成功完成任务或挑战。

而事实上,许多父母在这个关键时刻都会忍不住对孩子进行唠叨,对孩子的能力产生质疑,担心孩子在处理过程中犯错,父母的这种反应只会导致孩子因此更加紧张,甚至直接产生退缩的念头。

不仅如此,若父母长期给孩子这种负面的反馈,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拒绝与父母分享、沟通。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只要自己与父母进行交流,就必须被迫接受父母的唠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事事与父母对着干

如果父母在孩子提出的要求过多,孩子就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与行为,具体表现为父母越是不允许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偏要做什么,事是与父母对着干。

在孩子的认知里,只有现在父母的对立面并且做出一番成绩,才能使父母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可。但孩子的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是正确的,如果孩子将这种心理作用在积极的地方,自然会促进孩子取得进步甚至突破。

但倘若孩子在父母没有及时发现的情况下走向相反的道路,比如欺负弱小、或是与老师发生争执等等,就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对父母的要求敷衍了事

有的孩子为了帮助自己尽早结束父母的唠叨声,就会违背自己的意愿选择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任务,由于这并不是孩子真实的想法,所以孩子自然也不会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情。

在孩子看来,只要对父母表现出顺从的样子,就会让父母对自己停止唠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做任何事情都会敷衍了事的习惯,对待生活及工作也不会有很强的上进心。

第四、叛逆期反应强烈

孩子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叛逆期的来临,如果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不断唠叨的过程中积压过多的负面情绪,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因情绪的爆发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在孩子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之后,如果父母依然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抗、厌恶的心态,甚至会对父母的过度干预而生出报复性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具体该如何做

作为父母,要学会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表现进行教育方式的转变,做到言传与身教彼此统一,达到对孩子最有益的教育效果。

第一、制定规矩,坚守原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在生活中要对孩子树立基本的规矩,同时父母也要在孩子面前说明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要因为孩子犯错之后的耍赖或是撒娇的行为而产生动摇。

孩子长期处于规矩的约束下,就会逐渐养成父母希望形成的行为习惯,这种方式往往比父母不停地唠叨要来的轻松、稳定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多听少说

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孩子并不愿意与父母进行分享,那么父母的这种关心的行为很容易会得到孩子的反感,使孩子干脆直接拒绝与自己沟通。

因此,父母在这个时候要学会默默地陪伴孩子,多倾听,少说话,让孩子能够主动与自己分享苦恼与困惑,同时父母也可以适当地为孩子提供一些建议,让孩子自行判断与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班育儿寄语:

父母的唠叨看似很有用,实际上确实最没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性格与认知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