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恐龙时代,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关系可以用军备竞赛来形容,当素食恐龙的体型变得更大,并拥有更厚的铠甲和防卫武器时,对应的肉食恐龙体型也会迅速提升,其牙齿和爪子的威力也会快速增加。这种直线模式发展的军备竞赛在人类文明时代也得到了趋同体现,例如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其主要进化模式就是大口径主炮的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特轿车和行人一旁的MkA型巨炮(最左侧),其体型可想而知

在很多人印象中,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了配备460毫米巨炮的大和级巨型战列舰,而美军则建造了大量航母,因此都会认为美军一直是引领军事技术的角色,往往会以跳跃式思维面对军备竞赛。然而在大舰巨炮时代,美国并非一开始就看到未来战列舰将被航母取代,而其在超大口径舰载主炮的发展几乎不亚于其当时的头号假想敌日本。一战时期,美国海军作为新兴力量一直关注当时英德两大海上强国的发展,两国海军主力舰主炮的口径从一战前的305-343毫米迅速提升到381毫米,因此不难看出战后各国战列舰主炮将迈向406毫米大关。而此时美军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只有356毫米,但积累了雄厚技术和资金的美国直接迈过了381毫米这道关口,直接开始发展406毫米舰炮。非但如此,早在1917年初,美国海军军备局就在本国406毫米舰炮刚开始研发之际提出了惊人的457毫米舰炮发展蓝图,这种巨炮计划长度为45倍口径,炮弹重1360公斤,炮口初速为792米每秒。

上世纪20年代初,美军绘制的双联装457毫米舰炮炮塔草图

从结构方面看,该炮很类似于后来美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配备的406毫米主炮放大版,而不久后美国海军军备局完成这份代号8951的草图时又接到修改命令,要求将该炮的身管长度提升到48倍口径,炮口初速提升到823米每秒,而炮弹重量则降低到1315公斤。为此军备局设计了两种不同火炮规格以供高层实际生产时进行选择,一种是可不拆卸炮塔顶部即可更换炮塔的轻量设计,而另一种则需要拆卸炮塔顶盖,最终海军高层认为前一设计更利于后勤,而且更长身管有利于提升初速进而在垂直穿甲能力上获得优势,因此美国最终在上世纪20年代初制造了一门457毫米舰炮,这就是Mk1型。美军认为各海军强国(特别是日本)很可能发展口径等于或大于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若想取得优势就必须在主炮口径上下功夫。然而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协议》却宣判了Mk1的死刑,当时列强深感彼此互为假想敌进行舰队军备竞赛对各自经济都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在该协议中规定了各自战列舰的单舰吨位(不超过3.5万吨)以及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而此时Mk1样炮的完成度只有5成,然而从条约来看该炮口径明显超标,而且完成后搭载它的战舰吨位也必然同样超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盛顿海军协定也让美国的457毫米舰炮发展受到巨大冲击

最终,美军花费了两万美元为该炮增设了衬管使其口径缩小到406毫米,身管长度对应变化为56倍口径,通过缩水变身,Mk1摇身一变成为了Mk4型406毫米舰炮。尽管如此,美军依旧对其兴趣颇大,并将其和此前的457毫米舰炮方案同时作为未来条约失效后的战列舰预备主炮,并开始了测试。在同口径火炮对比测试中,Mk4依靠更大的身管长度(初速926米每秒)得以在射击评估中表现出超过45和50倍口径舰炮的穿甲能力,但该炮的重量太大,远距离存速较差,身管寿命严重不足外加价格偏高,所以最终只作为试验品而失去了配备战列舰的机会。但美军看到长身管主炮可以具备更大初速,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口径的差距,特别是后来美军研发了著名的1225公斤的406毫米超重穿甲弹,能够让50倍口径的406毫米舰炮在垂直穿甲方面接近某些457毫米舰炮(但穿透后效依旧有较大差距)。但这并不等于更大口径舰炮对美军失去吸引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时值两大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到期,各国造舰几乎不受限制,所以美军对Mk4进行二次改装,使其恢复了原有口径并获得了MkA的新代号,身管长度改变成47倍口径,而且还专门为其研发了重达1746公斤的超重穿甲弹。

衣阿华级主炮的原型:Mk2型50倍口径406毫米巨炮

据1940年的经验式估算报告显示,MkA发射这种长度达2.06米的超重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为732米每秒,最大射程39.7千米(Mk4则为45.1千米),其动能高达4.68亿焦耳!在28千米距离上该炮可以击穿406毫米垂直装甲(Mk4则可以在26.3千米击穿330毫米垂直装甲和90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23千米距离则可以击穿159毫米水平装甲。而衣阿华级的Mk7型50倍口径406毫米舰炮发射1225公斤穿甲弹时的初速为762米每秒,大和级的94式460毫米45倍口径舰炮发射1460公斤穿甲弹时的初速为780米每秒,换算对比可以发现MkA的炮口动能达到了衣阿华级的1.29倍,也是大和级的1.05倍,按照穿甲公式换算,该炮的穿甲能力不但超过了衣阿华级在内美军现役所有战列舰,甚至也略超过了大和级!最终评估报告显示,一艘配备406毫米垂直装甲带和159毫米水平装甲带的战列舰面对MkA时将没有免疫区(战列舰主炮射击时不同距离下炮弹落角和速度各不同,以至于其命中部位和穿透厚度也有所不同,如果在某区域内某艘战列舰的垂直和水平防御对都能保证不被某型炮弹击穿,那么该区域就被称为该舰对某舰炮的免疫区),其威力可想而知。

MkA可以发射这种重达1.7吨以上的超重穿甲弹

有说法认为MkA的问世很可能表示美军基本了解到大和级的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准备配备给蒙大拿级巨型战列舰,但进一步考究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正确。1936年时美军情报官罗杰斯上尉在日本搜集情报后报告称日军新型战列舰可能的吨位为4.5-5.5万吨,配备406毫米舰炮(因为西方普遍轻视日本,认为其不可能在无他国协助下发展更大口径主炮)。而两年后美军太平洋舰队情报处以及欧洲各国海军武官同样认定日本新型战列舰的吨位虽超过3.5万吨,但上限不可能超5万吨,他们表示虽然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的八八舰队计划中透露试图发展更大口径舰炮的想法,但其现有的最强战列舰长门级主炮仅为410毫米,如此大胆的提升很可能面临技术不足,所以日本只会延长倍口径并进行局部改进。苏联判断日本缺乏关键性设备因此无法制造更大舰炮,意大利则干脆被日本忽悠,认定日军更大型舰炮在测试中因技术不足而炸膛以至于日本只能回到改进406毫米舰炮的老路。而日本为做到绝对保密,不但在吴港和长崎两大造船厂高度戒备,而且还专门放出假情报烟幕弹,声称新型战列舰的主炮为40厘(406毫米级别),并制造了假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故意制造假情报让他国严重低估了大和级的主炮口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在反攻所罗门群岛时在图拉吉岛发现了一份有关日军新型战列舰的信息,而该信息就是结合日军假情报写作的,因此美军判断日本新型战列舰可能为3.5万吨,配备9门406毫米主炮,规格类似于自己的南达科他级。但不久后,美军在一次战斗中击沉一艘日军潜艇后俘虏一些日军水兵并缴获了不少文件,某些日军水兵表示大和级的主炮口径至少超过430毫米,而几个月后又一名日军俘虏透露的消息则表示日军新型战列舰的吨位超过5万,而且457毫米舰炮曾在1942年进行了多次测试。但美军却因1943年10月缴获的一份报告而再度被忽悠,该报告提到特种40厘炮弹,所以美军情报部认为此前日军水兵很可能在虚张声势夸大其词。而就在这份报告前不久,美军最终在评估后认定蒙大拿级的价格太昂贵,而且宽度太大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从船厂部署到太平洋耗时太长,如果为此拓宽巴拿马运河的成本几乎接近原子弹研发工程,外加航母的作用开始凸显,因此最终在1943年夏正式取消了蒙大拿级的建造计划。

直到蒙大拿级被取消建造计划,美军都不知道大和级的具体参数

1944年初,一架美军远程侦察机却在日本海军南洋基地特鲁克拍摄了一张武藏号巨型战列舰的高空照片,美军夏威夷摄影情报解析人员迅速将其放大分析后得出一个惊人结论:该舰的吨位至少超过6万,而且很可能配备三座三联装18英寸主炮,应当说这一数据已经很接近真实的大和级。但美军高层此前截获了德国驻日海军武官保罗少将发给柏林的电报,此人曾在1943年夏登上大和号进行参观,并认为该舰为4.5万吨,配备406毫米主炮,根据该报告,美军高层草率地表示几千米高度航拍和实际登舰勘察的准确性没有可比性(事实上日军给保罗安排的参观路线不包括主炮)。而塞班战役中美军又审讯了一名被俘的日本海军参谋,此人同样表示日军新型战列舰的主炮配备特种406毫米炮弹。两相结合,美军最终认定航拍分析者提出的参数过于夸大,以至于直到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还将此前德国武官对大和级的估测列入海军手册。直到1945年初通过进一步破译日军密码和缴获更多文件,美军才最终了解了大和级的底细。所以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蒙大拿级战列舰以及MkA型舰炮本身与真正的大和级毫无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知己知彼形式假想敌的互利关系,这也不难看出美军的军备竞赛原则:无论假想对手有无某种新型大威力武器,美军都要主动发展这种武器进而获得战场优势。

即使巨大如蒙大拿级,也只能配备8门MkA型舰炮

与蒙大拿级战列舰一样,MkA舰炮虽然威力超群,但美军却认为该炮重量太大,维护难度过高,装填速度不尽如人意而且精度不理想。在该炮完成后不久的一次高精度模型还原测试后显示,如果制造三联装炮塔,那么其重量必然超重,就会让设计人员对战舰本身重新配平,而且会导致战舰宽度扩大到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这会让美国两洋海军的效率骤降。如果使用双联装炮塔,那么单舰配备火炮数量就会降低很多(例如蒙大拿级最多也只能配备8门),而另一方面Mk7型406毫米舰炮使用改进型超重穿甲弹时威力却几乎并不比该炮低很多,并在其他参数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MkA这门几乎独孤求败的舰炮就这样在美国本土的戴尔格伦测试场直到战争结束。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美国战列舰发展的终结,航母和制导武器的进步让再好的战列舰也没有未来可言,因此这门舰炮由此正式成为了文物,无声地诉说着昔日大舰巨炮时代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