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用“乘筏渡河”来比喻自己的说法,其意是说,外界的帮助只是渡河之筏、可以助你到达彼岸,但并不是彼岸。给你一条船,你有了通向彼岸的工具,但不等于已经到达了彼岸,你还需要付出努力,正确地驾叔这条船,小心地应付航行中的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说“法尚应舍”呢?虽然外力只是渡河之筏,得到了也很不错,为什么要舍弃呢?其实,这里所说的舍弃,并不是必须舍奔、否则就成偏执了、“舍”有几重含义:

一是适时取舍,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好比拥有一条私人游艇,用时才用,不用时没必要随时背在身上,否则就成了负累。

二是不要迷信。佛法虽是正法,但并不是唯一之法,不要以为掌握了佛法,就是世间高人了,谁都比不上。况且佛法通过不断修证,还大有改进创新的余地,好比古代的木筏,确实可以渡河,通过一次次升级换代,现代的高科技渡轮,已经先进多了。

三是不要为学法而学法。学法的目的是到达彼岸,如果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仅仅作为炫耀的资本,自身却得不着佛法的滋养就偏离了学法的本来目的。正如宋朝大儒程颐说:“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多看而不知其约,书肆耳。”

有的人以读书多、掌握的知识多为骄傲,须知读书再多,不知其要义,囫图吞枣,也不过是一个书店罢了,可能不仅无益,反倒有害,那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多知少能的人,自我评价远远高于实际,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对正法,当舍弃时尚且需要舍弃,对错误的知见,自然应该及时舍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天生就这样”,“我就这性格”,是许多人的口头禅,好像言之成理,其实只是“非法”,性格、习惯、价值观等都是后天的熏染,既然可以染成这样,也可以染成那样,如果你想改变,总是可以改变的。

许多人持有偏离正法的错误观念,却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掌握了超越前人的独到思想,有的人掌握偏离正法的错误方法,却不自省,还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胜于他人的创新方法。

此类人往往好发宏论却轻视实践,因为错误的东西过不了实践关;将错误的东西停留在口头上,倒可以成为夸夸其谈的素材。

在生活中,妄自尊大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自以为智超古今,对社会上的名家,对历史上的伟人,一概不放在眼里,原因在于他们不知“正法”而取“非法”。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与其抱着“非法”贻笑大方,不如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