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元朝张养浩在1329年,被任命赈济陕西饥民,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受苦受难的场景后,做出了这首元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我国各地都是多灾多难,每年都会出现灾祸,像干旱、洪水这些自然灾害难以躲避,人祸就更惨了,如果出生在朝代的中后期,暴政、暴民都来了,皇帝不作为还好,但若是个昏君,那遭难的就是百姓,所以百姓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古代的老百姓常常会饿得吃树根和草皮,但他们就算再饿,为什么不捕鱼呢?

捞捕鱼虾的工具并不难做,真没有东西吃的话,鱼虾应该也能够捞点出来,在秦汉时期的韩信穷困潦倒,需要靠别人救济过活,别人不愿意救济他之后,他也能够想到用一根棍子钓鱼,不过韩信所在的年代,他那个地方并没有闹饥荒,而闹饥荒大多数都是因为干旱,没有水源,水源消失,鱼虾自然也活不下去,早就被晒干了,散发臭味,如果有人强忍着熏臭味吃下鱼很有可能染病,最后还是一死。

如果干旱的话,闹饥荒的地区也得有河流,水源还不能受污染,所以想要捕鱼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遇到的是水灾,河里虽然有鱼,但因为淹死了很多人,水源极大可能被污染,吃了水里的鱼后,就会感染瘟疫,如果造成瘟疫的话,那死的人就更多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生产鱼鳖的,这里也发生过饥荒,那就是蝗灾,蝗灾比旱灾和洪灾更可怕,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洪灾还可以跑到高处避免死在洪水中,旱灾可以迁移,但是洪灾是成片成片的经过每一个村子,每经过一片地方,寸草不留,当时楚国遇到洪灾后,就没有粮食可以吃了,但好在有水源,有鱼虾,而且水源没有被污染,但是所有人都把鱼吃了,人又多,很快就把鱼吃完了,最后还是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古时候的百姓活下去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陶渊明才会写下《桃花源记》,美好得不真实,让无数人为之向往,但现实里更多的是在闹饥荒的时候,人为了活下去,饿得什么都能吃,有很多人一定听过老一辈说他们也挨饿过,饿得狠了,没东西吃,啃树皮,还会吃一种叫“观音土”的东西,像现在的网络语穷的只能“吃土”了,但古时候的吃是真的吃。

在1942年,就有人用观音土和野菜一起吃,观音土和野菜用水揉成一团,蒸熟后就吃,这还算好,有野菜一起啃,虽然苦涩,更惨的是野菜没了,草也没了,只能吃观音土,蒸软之后,就吃进肚子里,明明观音土吃了会在肚子里变得硬邦邦的,为什么还要吃呢?就是因为不吃观音土的话,根本就没有东西可以吃,不吃就会饿死。

但吃了观音土,会达到肚子饱的效果,但是土在肚子里硬邦邦的,堵着肠胃,上厕所都拉不出来,最后梗死,可见当时饥荒的人有多苦了,袁隆平就有在《上级“便函”保护了我和杂交水稻》写:1960年,全国闹大饥荒,我亲眼见过有人饿倒在路边、田坎上,有的是吃‘观音土’不消化撑死了。

真正的灾难是什么都没得吃,吃土是死,不吃土也是死,人类为了活着在挣扎中展现人性的残忍,一般全民大饥荒的灾难时,多数都在朝代末期,可以经常在史书上发现饥荒,紧随着饥荒的便是“人相食”。

在《史记》、《新唐书》、《明史》中都有记载,应该说这种事情在各个朝代都有发生,在史记中仅仅是短短几个字,但如果看完全部史书,那可真真是让人感到恶寒,宛如“吃人史”一般,这并不是说人类就那么的残忍,像野兽一般同类相残,这都是因为饿的,也只是想要活着。

在每个朝代的末期,百姓都是最受苦的,有强盗,有饥荒,因为死的人太多,又会发生瘟疫,在明末崇祯时期,明史上每年都有记载“人相食”的情况,1634年,太原大饥,人相食,1636年,山西大饥,人相食,1637年,浙江闹饥荒,父子、夫妇、兄弟相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都是血淋淋的历史,可见当时各地都在闹饥荒,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而明末时期,不仅仅饥荒这一个灾难,还有气候大幅度下降,多地区寒冷的温度,导致全国爆发的瘟疫,死了数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