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精美的陶瓶,这只陶瓶表面绘有一只大鲵,这只陶瓶是仰韶文化的遗物,瓶身上绘制的那只大鲵既然是中国最早的龙图,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纹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秋天,甘肃天水的一位放羊老农像往常一样去山坡上放羊。由于前几天下过雨,山坡的一个土崖下被洪水冲出了一条水沟,放羊人无意间在水沟中发现了一只奇怪的陶瓶。放羊人下到水沟中将那个陶瓶捡了起来,发现陶瓶比较完整,并且陶瓶上还会绘有一条像鲶鱼的手工画,整个瓶子看上去很漂亮。由于当时农村的生活用具很有限,放羊老农感觉这个瓶子拿回家可以装点东西,于是他就把这个瓶子带回了家。

几年之后,县文化馆的干部樊荣华下乡做调研。也许是上天的故意安排,他在放羊老农的家里看到了那个陶瓶。第一眼看到那个陶瓶,樊荣华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它了。那是一只造型奇特的陶瓶,小口、翻唇、细长颈,陶瓶腹部的中间两侧还有两个耳朵。陶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这个瓶子是用红陶土制成的,颜色亮丽,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瓶身上用黑色的颜料绘制了一条大鲵的图案,虽然图案线条很简单,但是大鲵的形象却很丰满。以樊荣华多年的文物鉴定知识来判断,他知道这只陶瓶肯定是一件文物。

那时候的老乡都很淳朴,当樊荣华对那位放羊老农讲了这件陶瓶是一件文物之后,老农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樊荣华要征集这件文物的请求。最终,那位放羊老农将陶瓶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荣华将这件陶瓶带回去之后,经专家鉴定,这只陶瓶是仰韶文化的遗物。实际上,在此之前当地也出土过一些仰韶文化的陶瓶和陶罐,但是像这种陶瓶上绘有图案的陶瓶却并不多见,尤其是绘有大鲵图案的,仅此一件。

那么,为什么专家会对陶罐上的大鲵如此感兴趣呢?

首先,这件陶瓶上的大鲵绘制的非常形象,虽然只是用简单的线条进行了勾勒,但是它却准确的表现了大鲵的特点。这条大鲵脸面夸张地绘成了人形,两只大眼炯炯有神,鲵鱼的身体卷曲,似乎是在水中游动,这种画工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高超技能。

其次,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鲵鱼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传说伏羲鱼首、蛇身、虎眼,头上还有角,是一个具有神力的抽象人物。恰巧天水就是伏羲的故里,而陶瓶上所绘制着这条大鲵不仅代表着伏羲,也是早期龙的雏形。专家们认为:在仰韶文化时期,龙的形象还没形成,而这只大鲵则是早期龙的雏形。之后,历史上的龙图就是从这只大鲵演化而来的,这只大鲵实际上是早期中华民族的图腾。

众所周知,大鲵是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因其发出的声音类似于小孩的啼哭声,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娃娃鱼”。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为了果腹寻找一切能吃的动物和植物,从这件陶瓶上的大鲵可以得出结论:大鲵是远古先民的一种食物,而且这种食物应该是很常见的,否则人们不会将大鲵的图像绘制于陶瓶之上。另外,从这只陶瓶的大鲵上可以推断,当时甘肃天水一带应该是一个气候温暖、水量充沛、生态环境宜人的温带地区。因为只有这种非常好的环境,才适合于大鲵的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陶瓶后来被专家定名为“彩陶鲵鱼纹瓶”,它被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只陶瓶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先人信奉神化的形象,瓶身上的大鲵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纹样是中国最早的龙图。如果您有机会到甘肃省博物馆去游览,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只“彩陶鲵鱼纹瓶”,了解了它的历史再看实物,一定会让您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