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剧中扮演”万岁军“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竟然是青年演员赵波,扮相上显得也太年轻了,看起来最多就是三十几岁,现实中哪有三十多岁的青年就能做到军长这个级别的?抱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我发现网上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看了这个电视剧之后对志愿军各级指战员的年龄层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我之前都做了许多详细的探讨。我们都发现不光志愿军中许多立下赫赫战功的军长都只有三十几岁,甚至志愿军的许多兵团司令员都只有三十几岁的年龄。
例如被誉为”万岁军“的志愿军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入朝参战时确实只有38岁。

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
在云山打垮美军王牌骑一师的39军军长吴信泉,当时也是38岁。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
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志愿军40军军长温玉成,时年3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40军军长温玉成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和韩先楚当时都只有37岁。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

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同样是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的杨勇(1953年5月接替杨成武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当时只有39岁,指挥了朝鲜战场上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役。

志愿军第20团司令员的杨勇
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当时也才刚好40岁,按现在的标准仍然算是个大龄青年,后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并代替彭德怀任志愿军总司令,参加了朝鲜战场上的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并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三个兵团司令在朝鲜战场上被人戏称为“三阳(杨)开泰”。
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当时只有35岁,参加了朝鲜战场上的第五次战役,并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
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当时也只有35岁(注意:刘震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而刘亚楼是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这两个不同职务常被人混淆),多次指挥志愿军空军击落美军飞机,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的战绩。

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
担负着铁原阻击战重任的是志愿军第63军,军长傅崇碧当时也是35岁。熟悉抗美援朝战争史的都知道铁原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两个规模较大的阻击战。

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1951年5月底到6月中旬第五次战役刚结束志愿军的许多主力部队尚在回撤途中,还来不及在后方修建第二道防线。若论及凶险程度,铁原阻击战却远远超过了一年多后的上甘岭战役。因为上甘岭战役前我军早已准备好了坑道工事,对敌人的任何挑衅都可以做到严阵以待。但铁原阻击战却完全是在敌人兵临城下后仓促应战的,负责铁原阻击任务的63军在根本没有任何时间修建坚固的野战工事条件下主要用轻武器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结果自然是非常凶险的。而且铁原背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康大平原,一旦敌人的钢铁洪流从铁原方向突破进入平康大平原,志原军将无险可守,志原军在三八线附近的防线将一溃千里。更不用说铁原是朝鲜南北交通运输线上的一个枢纽,许多贯通朝鲜南北的铁路和公路就在铁原密集交汇,这使铁原成了囤积志原军各种军用物资的后勤补给站。当时许多志原军后撤的主力部队都需要后撤至铁原附近休整以获得铁原的武器弹药补给才能快速恢复战斗力。一旦敌人抢先占领铁原不仅使志原军许多后撤的主力都失去了获得武器弹药补给以快速恢复战斗力的机会,而且还会从侧后对志愿军正在后撤的主力形成分割包围,到时志愿军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铁原对志愿军来说是必须死守的阵地。

当时刚刚打完第五战役后撤至铁原附近原本是准备休整的63军马上就接到了彭德怀司令员发来的电报命令死守铁原15到20天的,以便让志愿军的主力部队有时间安全后撤到铁原以北修建一道坚固的防线,但这时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已经快速推进到距铁原只有20公里的距离。显然这时63军再去修建防御工事用于阻击已经来不及了。63军所属的十九兵团也在随后给志愿军司令部的回电中指出63军的这个任务可能很难完成了。电文的大致内容是63军尚未布置好野战防御工事敌人就兵临城下,故要63军死守铁原15到20天的命令恐难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十九兵团的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进攻铁原的“联合国军”总兵力达6个师一个旅一个团约7万人,其中美军为4个师约5万人,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辆。而且敌人还有大量飞机的轰炸援助。而从第五战役的战场上撤下来的63军只有三个师(189师、188师、187师)2万4千多人,在没有野战工事掩护下主要靠轻武器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结果自然是非常凶险的。而且由于志原军的粮食补给中断多日许多战士在后撤途中忍饥挨饿只能靠树叶和野菜充饥。63军军长傅崇碧多年后还回忆起他从第五战役战场上后撤时就靠一点黄豆充饥来熬过那些饥饿难缠的日子。但是傅崇碧毕竟是个16岁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虽然只有35岁的年龄但却有近二十年的战争生涯。接到电令后立即命令部队采取梯次防御的战术,2万4千多人的部队在没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情况下硬生生地阻挡了联合国军7万人的钢铁洪流长达12天的冲击,为志原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并在铁原以北修建一条坚固的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美军为了迅速拿下铁原这个重要地区也将其火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指挥进攻铁原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第一次在铁原打出了“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个新名词。铁原阻击战进行到第十三天傅崇碧军长才接到彭德怀司令员的电令指示铁原阻击战任务已经完成63军可撤至后方休整,我军主力利用63军成功阻敌赢得的十三天时间已安全地撤至铁原以北并在铁原以北修建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接到这一电令后傅崇碧百感交集,忍饥挨饿连续作战十多天的日子让他永生难忘。他在晚年写的回忆录中指出铁原这次阻击战让所有同志的体重都有减少,他比战前减少了25斤。
持续十多天的铁原阻击战让2万4千多人的63军付出了约2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但歼灭了“联合国军”1.5万人,为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并在铁原以北修建一道坚固的防线赢得了宝贵的13天。
而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在上甘岭阵地的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当年也只是37岁。

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
上甘岭战役长达43天,战况惨烈到敌人已经占领了地表,志愿军则全部退入坑道内坚守。后勤部门为了给被困在坑道里忍饥挨饿的志愿军送去一个苹果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在影视剧里出现的内容决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史实创作出来的。至于坚守上甘岭的第15军军长秦基伟,熟悉我国历届国庆大阅兵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觉得他指挥的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才是历届阅兵式中最威武最震慑人心的。虽然那时的军装不是最漂亮的,武器装备也不是最先进的,但那整齐划一的军容军姿和步幅操作绝对让人叹为观止。而那个坐在指挥车上的大阅兵总指挥就是秦基伟,也许只有指挥过上甘岭战役的英雄才能指挥出这么震慑人心的阅兵式。目前为止84年的阅兵式在油管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6000万。

秦基伟一家几乎都是将门虎子,其长子秦卫江中将军衔,2019年曾任东部战区陆军司令员。次子秦天中将军衔,现任武警部队参谋长。
看来战争能让军人更快地成长,和平年代决不会再出现30多岁的青年军长和青年司令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