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邦财商系列原创

最近被推送一篇关于养老金融是个名不符实的市场,文中引用了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对一些乱象的看法:

“市场上所谓的一些养老金融产品,名字上冠以‘养老’二字的金融产品、投资产品比较多,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养老的特征,都是一些短期的投资工具,与其他理财产品、基金投资没什么差别。”

这确实戳到了痛点,平日里没少和家里老人唠叨,提醒他们必须警惕各种所谓养老金融产品,不要被忽悠了。

近10年左右,每当提起和养老相关的话题,“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这句话几乎必定会出现。

在2019年在日本举行的G20会议中,有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将有20亿人是60岁或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会有1/5的老年人。(新冠疫情自2020年起造成的悲剧可能导致以上数据需要重估,但全球进入老龄化的趋势仍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国内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以及随后放开三胎政策的落实,某种角度看是养老问题的一体两面。无论什么因素导致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模式没有延续的可能,为养老做好财务金融的准备已经是人生必须做好的功课。

日本举行的G20会议提出的政策重点之一正是关于养老问题。

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机构(Global Partnership for Financial Inclusion,GPFI)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ECD)一同为G20专门准备的报告:

Aging and Financial Inclusion,8 Key Steps to Design a Better Future

中文是"老龄化与金融包容性,设计更美好未来的8个关键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侵删)

所谓包容性,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很多老年人是被排斥在目前正常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理解数字化金融或者因病长期宅在家里等等。

根据经合组织的调研,发现了老年人被金融排斥的十大因素。

①低数字能力

②低财经/金融素养

③认知衰退

④身体衰退

⑤社交孤立

⑥基于固定收入、养老金或者年金的生活

⑦依赖家人

⑧难以得到理财建议

⑨没有适合老年人的理财/金融产品

⑩依赖财务/金融专业人员

(网络图片,侵删)

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例如身体的衰退导致行动不便,无法继续正常的外出社交活动,随之而来的孤独使老年人依赖家人的照顾。

当前已经相当发达的数字金融对老年人造成的困难是肉眼可见的,外加各种层出不穷的数字金融产品/货币,致使老年人无法理解,一方面的情况是得不到有效的金融上的协助,而另一方面会轻信他人的建议,导致上当受骗和损失惨重等严重影响生活和健康的悲剧。

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机构在报告中提出“设计更美好未来的8个关键步骤”,希望给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金融服务机构,消费者和其他经济生活中的不同人群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侵删)

小邦财商系列:阶段理财规划和金融理财产品风险高低
zhuanlan.zhihu.com

利用数据和证据:运用不同渠道的数据和证据去验证哪些政策是有效的,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加强数字和金融素养教育:让每个人拥有实用技能和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

支持生金融规划:为终生金融规划开发各种项目和产品。

定制化解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为老年人定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利用包容性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科技去开发金融产品,保护消费者和发展金融素养教育。

保护,解决金融滥用和欺诈老年人:快速确认问题并多管齐下防止老年人成为金融滥用和欺诈的受害者。

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与不同的部门合作,为金融包容确保一个前后一致的全面的方法。

关注关键人群,帮助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的或者得到不足服务的群体考虑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些政策制定或者大国会议什么的,离我太远,知道了自己能干嘛?

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这些全球和国家层面大尺度的关注,任由市场乱象横生,情况是否会更糟糕?

例如,市场充斥着名不符实的养老金融产品,监管缺失,导致家里的老人上当受骗了,损失惨重,却投诉无门也抓不了坏人......估计很心塞吧。

更多参考:

《阶段理财规划和金融理财产品风险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