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7月30日下午2点30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入场式,全场华侨起立脱帽,挥手致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中国代表团入场了。那真的是很小的一支队伍,只有6个人:教练宋君复,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理事长沈嗣良,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上海西青体育主任托平,刘长春担任旗手走在最前面,而刘长春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唯一的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子100米、200米预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短跑神童”初露峥嵘

1922年,“关东州”一位13岁的少年,在中日小学生田径对抗赛中跑出了百米11秒8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和目前国内二级运动员的水准不相上下,成为万众瞩目的“短跑神童”。有趣的是,这次比赛的主办方是标榜着“绝不可能输给中国人”的日本,这位13岁的少年,让日本人颜面尽失。

这个13岁的少年,名叫刘长春,是个地道的大连人,从小就比较喜欢跑步。因为家境窘迫,中学时就被迫辍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短跑和足球的热爱,经常一个人去校园的体育场训练。18岁那年,刘长春在大连中华青年春季运动会上,跑出了百米11秒的成绩,被当时的东北大学足球队领队看中,推荐他成功进入东北大学体育系预科班,开始接受专业的田径训练。

3年后,在东北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中,刘长春在2000名运动员参赛的短跑比赛中,获得了10秒8的成绩,轻松夺冠。要知道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中,百米的冠军也是10秒8,他再次用实力征服了大家。

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让刘长春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他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成功吸引了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的注意。在张学良看来,体育能代表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他特别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看到了刘长春的出色表现,可想而知,刘长春这个学生在张学良心里有多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张学良邀请日本田径队和德国田径队,在当时的小河沿运动场举办了一场“中日德田径对抗赛”,在这场比赛中,刘长春虽然比德国的名将彦鲁特拉比尔略微逊色一些,但战胜了日本著名的“短跑怪杰”吉冈隆德和“飞毛腿”冈健次郎。他的成绩依然是“远东第一”,从这以后,刘长春就成了张学良的重点培养对象。

为此,张学良还特地花费每月800大洋的高薪聘请了德国田径队队长步起做了主教练,这个薪资足足比东北大学的教授多出了440大洋,不仅如此,还为步起配备了轿车,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对于自己的学生刘长春,张学良每月还会给予他30大洋的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步起的指导以及刘长春个人的努力之下,他的起跑姿势,摆臂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1930年的全运会中,更是以创纪录的方式,包揽了男子100、200、400三个项目的金牌,一时间声名大噪,杭州市当时的“长春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100米的比赛中,刘长春跑出了10秒6的成绩,这个成绩是什么概念?是当时亚洲的第一,也是世界范围的前十,而这个时候,刘长春只有21岁,他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时候,很多人都提议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02.代表中国而非“满洲国”出征奥运会

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1931年9月18日伴随着一声声巨响,沈阳沦陷于日军之手。同年9月,东北大学也迁到了北平,也是这一年,洛杉矶奥运会向中国发出了邀请,但却被国民政府推辞了,表示只会派沈嗣良观礼。

外界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瞬间炸开了锅,而沈嗣良本人也有些不情愿,因为国民政府没有给他半点补贴。但过了不久,日本人就强迫大连《泰东日报》刊登了一条:刘长春即将代表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消息,同时还在向社会各界征收满洲国国歌。一时间,刘长春成为了众矢之的,“汉奸、卖国贼”等声音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谩骂:卖国贼!然而事实却是,刘长春并不知情,这件事是日本人一手操作的,目的很简单,借着刘长春助长满洲国的势力,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开出再诱人的条件,刘长春都不予理会。

面对日本人的再三登门,刘长春只好再次搬家到河口。没想到日本人竟然在没有得到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把消息刊登了出去,企图“生米煮成熟饭”。面对这样的情况,刘长春也丝毫没有示弱,霸气回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绝不可能代替满洲国参加奥运会!”

1932年5月刘长春通过北平的《体育周报》发表了自己的声明:“苟余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随后又通过《大公报》做出了更明确的表态:“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利匹亚运动会。”

但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满洲国拿到了参加奥运的机会,此时中国的机会已经被国民政府放弃了。这时,当务之急就是再申请一次,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终于达成了愿望,中国再次收到了奥委会的邀请。由于没有路费,张学良亲自掏腰包拿出了8000块大洋,这一次,刘长春和于希渭终于以中国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赴美国洛杉矶之前,整个东亚饭店被围的水泄不通,都是前来为刘长春和于希渭践行的群众,但等来等去,只有刘长春一人出现了,于希渭由于日本方面的监视,借着身体不舒服的理由,拒绝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因此,参加奥运会的,就只剩下刘长春一个人。临行之前,刘长春表示:“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让全国同胞们失望!”

03.“孤帆远影,单刀赴会”

7月8日在上海码头,数千名各界人士为刘长春以及宋君复送行,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横跨太平洋去美国参加比赛。

当天上海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关云长打扮的刘长春手握青龙偃月刀,站在小舟上,眺望远方——孤帆远影,单刀赴会。

然而,刘长春出现了很严重的晕船,这也导致赛前的这20多天的黄金时期,除了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之外,他就只能在房间里待着。直到7月29日,经历了22的航行之后,邮轮终于靠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日,奥运会正式开幕,中国代表队只有6人入场,然而就是这六个人中还有三个人是来撑场面的,真正的运动员只有刘长春一个人。虽说一个人口大国只有6个人入场,看起来有些辛酸,但对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来说,已经很骄傲了。

在热泪盈眶的华侨眼中,中国运动员毕竟是来了,这是奥运会诞生以来,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0米预赛中,刘长春被分在了第二组,比赛开始后,所有华人都在期待刘长春能够创造奇迹,然而事实却是:前50米刘长春如离弦之箭一马当先,但从60米开始,身边的选手一个个的超越了他,最终刘长春在小组中排名第五,成绩11秒1,无缘决赛。200米的比赛中,刘长春位列第四,跑出了22秒1的成绩,再次无缘决赛。

海上航行22天,上岸到比赛只间隔40个小时,刘长春的体力实在是支撑不住了。但是奥运会的赛场上是现实和残酷的。

接连两次的失败,对于刘长春的打击是很大的。刘长春表示,自己的体力已经耗尽了,便和教练决定放弃400米的比赛权,在教练打电话申请的时候,他在一旁沉默不语,虽然不想放弃,但如果继续参赛,结果会很难看,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就这样,刘长春的奥运之旅结束了。

为了学习更多的经验,他每天去看各国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记下了很多心得,想回国和其他运动员一起分享,但他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之后1936年他再次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刘长春再次因为伤病问题,大腿肌肉拉伤,彻底告别运动生涯,那时刘长青只有2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役后的刘长春,逐渐被大家淡忘。他的生活也一度穷困潦倒,参加奥运的证件等纪念品在长沙大火中化为了灰烬,直到1949年之后,他的名字才再次被大家提起。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得到了祖国的重视,成为大连工学院的田径教练,教授,又担任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委会和中国田径协会的副主席。

1983年,74岁的刘长春因病去世。可惜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目睹中国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了,这也是老人家心中的一个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这届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队获得了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刘翔,想起了那个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的刘翔。那时候,也是只有他和教练两个人,每次参赛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后来因为伤病的困扰,刘翔两次奥运之旅都不算理想。当时的很多人只记得他的两次失误,而忘记了他得到过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翔都已经这么艰难了,可想而知,当年的刘长春又有多大的压力。竞技体育,从来都不是以奖牌去衡量的,它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是一种为了国家荣誉去奋斗的光荣使命,抛开奖牌,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精神和热血,不论成功与否,只要他们站在那个舞台上,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对奖牌充满了渴望,当看到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是澎湃的,是骄傲的,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一刻无关成绩,无关奖牌,站在场上,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