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家族文化、邻里文化。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活在家族管理和邻里关系中,乡邻的评价总令人格外在意,荣归故里是所有人的梦想。在渴望得到周边人认可的心理影响下,人总会下意识去做符合周围人期待的事情,把自己打造成人们所认可的样子,同时,由于邻里之间过于密切的关系,各家之间边界感严重缺乏,常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中国的主流文化也由此产生。

从春秋时代开始,齐国宰相管仲为了便于管理,就将人口按户区分,三十家为一邑,三十户人紧密协作,互通有无。到商鞅变法,编订户籍,定立什伍制,连坐制,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之间互相监督,如有一家违法,全部受罚,邻里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户籍制度沿用至今,邻里之间的边界模糊状态也延续到了今天。

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名声不好,怕丢了面子,所以从小就向着别人期待的样子去成长,沿着长辈的轨迹去生活。

但到二十一世纪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楼房把人互相隔离起来,邻居对于人的影响逐渐趋近于无。

以前的人住在一个大院,一个胡同里时,互相来往便利,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重视别人的看法超过了对自己的关注。

现在一个单元楼中,住了一年连邻居都没见过的情况比比皆是。楼房把人隔离开的同时,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包括单身人口多,结婚,生育率持续降低,离婚率持续走高,年轻人逐渐躺平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楼房带来的邻里关系的疏远。

以前的人离婚率低,是因为以前的人大都婚姻幸福么?

肯定不是,一个原因是因为以前的人穷,生活条件差,如果离了婚基本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可以凑合过,另一个原因就是怕离婚以后惹人非议,所以常拿着家丑不外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来麻痹自己,勉强度日。

但现在,周围人的看法无足轻重,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年轻人的“躺平”,就是悦己的开始,会权衡再三以后决定是否要走向婚姻,如果不幸福,也能尽早脱身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