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美国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持续下去,利用普通群众的美国梦,鼓动群众买股致富,胸脯拍得啪啪响。

那时候的美国,确实也有繁荣的底气,1921年工业生产指数都还只有67,1928年就到了110,1929年更是涨到了126,股市同样蒸蒸日上。

但打脸来得太快,而且拍得更响,1929年10月29日,一场空前烈度的大萧条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金融崩溃了,股票下跌的速度连显示器都跟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数美国人,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大半辈子的积蓄,在短短几天内烟消云散。两个星期的时间,美国股市蒸发近3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在一战期间的开支总和。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曾在《光荣与梦想》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大萧条期间,美国近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失业人口830万,无收入成年男女和儿童近3400万,这里还不包括情况更为严重的1100万美国农民。

社会治安日益恶化,还有许多人因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选择自杀,截至大萧条结束,非正常死亡人口近700万。当时的美国总人口,也才只有1.2亿左右。

那么在大萧条期间,挣扎在生活边缘的无数美国人,又是怎么熬过饥荒的呢?

显然不可能指望其他国家援助,大萧条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他国家为了自保,都加强了有关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不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就不错了,哪里有功夫去援助美国。

当时的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是这么说的,美国能熬过大萧条,某种程度上得感谢王安石,没错,就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名大诗人的王安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缓解饥荒、挽救国家经济,美国政府所借鉴的,正是王安石曾在北宋时期推出的青苗法、常平仓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表面上看,一个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一个是封建专制社会改革运动,完全就不是一个性质。

可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大萧条期间所面临的困境,某种意义上跟王安石变法期间所面临的状况是一样的。

先说大萧条期间的美国工人,20年代工业化浪潮的背后,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以及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

可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1928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平均工资,相比一战后,只上升了2%,生产效率却疯涨55%。购买力严重不足,产能过剩。

那么一旦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关系突破阈值,势必就会导致一些产品的价格下跌,企业亏损,家底厚点的企业,还能通过裁员、降薪等手段弥补下亏损,家底薄的可能就得负债经营甚至是直接倒闭破产。

这样一来,失业人口就多了。

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吧,美国工业产量在大萧条期间暴跌近40%,贸易额减少70%,银行都一个接一个地倒闭,又哪里还会有那么多工厂去容纳这么多的失业人口。

再说美国农民,相比工人阶层,美国农民在大萧条的日子里更惨,因为他们不像我们国家,主要是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型小农经济,再怎么着也还能保证日常的吃喝。

而是集资本化、规模化、自动化于一身的大农业,农机、设备等资本投入要远大于劳动投入,说白了就是我国农民小成本甚至零成本种地,美国农民就得贷款种地。

也就是说,美国工人阶层大量失业后,其他方面的消费暂且不提,用于日常生活的开销都是问题,再加上出口贸易的缩水,继形成了一个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以后,又引发了一个破坏农产品供需关系的连锁反应,农产品产能过剩,价格暴跌。

大量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受成本因素影响,无人收割,只能烂在地里,同时又回流到了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

农民自身呢,农产品无法变现,又无力偿还贷款,想要继续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吧,又因为美国的农业信贷本身就掌握在一些私人财团手里。

可这些私人财团在大萧条期间,自保都难,当然不愿意继续放贷。断供的农民只能宣告破产。

总的来说,美国农民阶层因为工人阶层的贫困而贫困,工人阶层因为资本阶层的贫困而贫困,资本阶层又因为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的贫困而贫困。

当然,总归会有一部分大资本家,哪怕资产缩水,也能作为一个个体而安然度过大萧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王安石所面对的状况。

虽说宋朝初期,凭借一系列奖劝农桑、兴修水利等恤民手段,迎来了一波经济恢复的小高峰,可因为宋初并没有在土地问题上明文限制兼并。

导致很多地主阶级为了满足私利,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兼并土地,最典型的手段,就是高利贷。

百姓购买种子需要贷款,贷款又需要抵押,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买种子都需要贷款了,宋朝农民家里还有什么能抵押的?无他,就是土地。

可是借了高利贷,想还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遇到丰收的年头,勉强凑够还清了,那明年呢?后年呢?还是得继续贷款。

一旦还不清或者遇到灾年,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大地主阶层把土地拿走,想要求生,就只能沦为替地主阶层打工的“佃农”,聊以维持生计,发家致富肯定是不可能了。

久而久之,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社会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大家可以试着把大萧条期间的美国各个阶层,代入到北宋时期的大地主阶级以及农民阶层里面,是不是感觉很像?

王安石变法的改革举措,比如说青苗法,针对的就是“土地兼并”,会根据百姓意愿,让农民预估当年的粮食产量,然后折算成钱,再由朝廷出面,国库拨款,以贷款的形式借给农民。

从根本上限制地主阶层的土地兼并手段。

虽说还是贷款,也会产生利息,可最起码不是高利贷了,北宋农民完全有能力承担,甚至在丰收后还了贷款,手上还能有余钱去购买下一次种植所需要的种子。

后面自然也就不再需要贷款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美国政府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效仿青苗法,通过政府向农民发放贷款,无论如何,先得让农民尽快找到生机,稳定供需关系中的“供应”环节,同时为解决大萧条找到一个突破口。

否则大量农民破产,市场上到处都是饥荒,还怎么解决经济问题。

稳定了供应环节,那城市工人阶层的需求环节就好解决了,王安石这里同样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常平仓。

也就是胡佛政府于1930年成立的联邦农业局,以及谷类稳定公司。

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应用目的是一致的,北宋时期的常平仓除了救济灾民,主要是为了稳定粮价,防止丰收年头谷贱伤农,或者灾年谷贵伤民。

说白了就是市场粮价偏低的时候,朝廷适当提价收购,市场价偏高的时候,朝廷适当降价抛售。

美国的常平仓同样如此,也是以提价收购农产品的形式,提高市场农产品成交价格,进而一方面减轻农产品过剩,一方面对城市失业人口加以救济,有效解决饥荒问题不说,还能为供需关系的恢复奠定一个基础。

同时还能因为农产品供需关系的恢复而间接缓解金融期货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步恢复市场信心,一举多得。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国人能熬过大萧条,确实得感谢王安石。

可能还会有人说王安石变法不是失败了吗?国情不同,都不是一个大时代,怎么到大萧条期间还成功了呢?

这个其实也很简单,王安石变法失败,并不是这些改革措施不好用,而是因为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动摇了官僚大地主阶层的利益。

加上王安石又忽略了变法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执行不力、或者用人不当等等一连串问题,这才导致变法失败。

大萧条期间的美国则不同,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权,资本家又是大萧条之下的受害者,而且借鉴王安石的改革举措之后,资本家同样是利益既得者之一,全国上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并不像王安石变法那样,只有农民和朝廷才是利益获得者,反而地主阶级被打压了。

也就不存在资本家抵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自然而然,古代专制王朝不能实现的王安石变法,在大萧条之下的美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