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话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憋坏了”和“春节档”所最终成就的高票房确实和电影的质量不能挂等号。尤其是作为跨界指导的贾玲,在电影的前半段所贡献的笑点十分老套。不过,缘起于自己和母亲的这段真情实感,确实是在电影最末端的反转中让所有的观众共情了,尤其是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故事完成度非常高的片子,作为新人导演也是可圈可点。

至于这名投资人对于影片居然没看懂就盲投,也丝毫判断不出这部片子能够给大众带来的意义,恐怕只能说是投资人的失职了。

作为一部商业片,我们该如何评价它的成就?无疑《你好,李焕英》不只是依靠运气,如果只是憋坏了,那么春节档如此多的电影为何只有贾玲的这一部成功跑出,而从众人追捧到众人唾弃这快速的变化中,我们能够察觉的是,过度的赞誉的荣耀,让本来有光彩的事物也会蒙尘。

“捧杀”是娱乐圈最大陷阱

捧杀是无处不在的,曾经的《你好,李焕英》如是,今天的刘浩存如是,未来的种种闪耀的明星或者作品,都会在这种自媒体肆意妄为的捧杀中推入甜蜜的陷阱。如果是一味的平庸倒也好说,没有水花也没有亮点,甚至不会吸引人的目光去评说,但是最难的可能就是惊鸿一面,然后可圈可点。

欣赏者会抓住这些闪光来称赞,一旦有机会得到了破圈层的更多人欣赏,那么负面的评价也会随之而来。小圈子的人审美相对一致,不喜欢就不会关注,所以不那么当红的人粉丝内部总还是相对和谐的,或许因为关注的少,所以也挑不出审美错处和毛病。但是一旦大红就不同了,大红大紫意味着各个圈层的观众,这些观众来自于不一样的背景、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和审美也不同,所以更多的人会带着千奇百怪的评价标准来评论一件事物,那么负面评价的绝对值自然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