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中国,工业发展的火热,各地工厂浓烟四起,赶着发展的步伐。这时,夜空中一颗星星落了,地上一声啼哭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贫苦

冯小刚,出生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干旱、洪水、地震等灾害频发,带给人民的苦痛,也带给了他。天灾刚过,人祸又至。他的父母走到了感情的尽头,选择了离婚,冯小刚跟了母亲。

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中长大,冯小刚对父亲的概念很是淡薄。

他的父亲冯飞,曾在北京高校任教,后来被认定为右派份子,被遣送回籍,而正由于父母离婚,才保住了冯小刚姐弟两个和母亲的北京户口,留在了京城继续生活。

母亲是当时印刷厂中的一位医生,在与冯飞离婚后,独自扛下了抚养儿女的重担,由于过度劳累,身上落下了很多的病根。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母亲对冯小刚的教育却从未缺乏,自始至终教导他为人要善良,要宽容。

在母亲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冯小刚少了一股子男子气,动不动就爱哭鼻子。往往在他流泪的时候,母亲总会在旁边开导安慰。

相对于冯小刚的爱哭,母亲就坚强多了,她并没有因为离婚就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的热爱生活,她在窗台上养的吊兰,也如她一般顽强地生长着。

两位贵人

冯小刚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来前往坦克六师宣传队工作,并在次年正式参军入伍。

在部队里呆了六年,这六年的磨练,让他少了些柔弱,多了些气势。1984年,部队要精简人员,许多人被纳入了转业名单,冯小刚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了诸多坎坷,冯小刚最终在城建开发总公司确定了工作。彻底的脱下了陪伴他六年的军装。在镜子前,他看着最后一次穿着军装的自己,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在城建开发总公司工作时,他遇见了郑晓龙,郑晓龙在当时就已经是名气颇高的大导演了,这算是冯小刚的贵人之一。

跟着郑晓龙,他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感觉很遥远的东西。郑晓龙看他很是顺眼,就在第二年,把冯小刚调往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了。

冯小刚出身穷苦,算是社会下游人士,在跟着郑晓龙的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越来越多上游社会的人,其中一个就是王朔,是他的另一位贵人。

冯小刚崇拜王朔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王朔写的小说,冯小刚都会来来回回的读上好多遍,甚至能按着小说的章节背下来。冯小刚评价王朔“抬头望见北斗星”,可见他对王朔的崇拜是多么的深刻。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冯小刚已经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编剧。1991年,冯小刚与郑晓龙共同担任剧情片《遭遇激情》的编剧,凭借这部影片获得了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奖提名,并且在同一年与王朔联合编写了《编剧部的故事》。

这为他今后的电影事业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导演

次年,冯小刚凭借与郑晓龙合作编写的《大撒把》获得了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并且一跃成为导演,在1993年和郑晓龙共同执导《北京人在纽约》的拍摄。

这是冯小刚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是他导演生涯的起点所在。

冯小刚能有如此成就,和他本身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与郑晓龙他们这些自小就生活在大院儿里的有钱人家不同,他出身平民,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一切只能够靠自己去一步一步的走出来,他不在乎自己的面子,他抓准了一切的机会往上爬,从军队到美工,从美工到编剧,再从编剧到导演,其中的艰辛与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都是一个末尾的角色,给别人端茶倒水,做着仆人的活儿。

但他没有怨言,因为他懂得如何去利用那些比自己聪明还比自己有背景的人,他依附于这些人,再慢慢的超过他们。他受过很多嘲讽,很多羞辱,但他忍过来了,所以才成就了导演冯小刚。

1997年,冯小刚导演了电影《甲方乙方》,是由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而成,在创作时用了小品串联式的电影结构,成为了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打开了这一商业模式的源头。

后来凭借《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天下无贼》等电影跻身中国最有名气的大导演行列。开创了冯氏喜剧的道路,彻底将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踩在了脚下。

母亲病倒

而在他事业步步高升的时期,母亲的身体却倒了下去。在母亲45岁时患上了癌症,两年后又患上了脑血栓,彻底瘫痪在床。

《人生在线》纪录片拍摄期间,有一次冯小刚开车回家看望母亲。

那是一座老式住宅楼,屋子面积不大,陈设也有很多年头了,里里外外无不散发着贫困家庭的气息,这时的冯小刚应该是有能力换一个好一点的房子,但母亲不想麻烦儿子,就一直没同意,无奈,只好让姐姐冯小军在家照顾瘫痪的母亲。

当冯小刚坐到床边,握住母亲的手,还未开口说话,母亲便赶忙问他最近忙不忙啊?

不用老是惦记她。旁边的姐姐告诉他母亲最近的手总是麻,冯小刚便问是不是一直在床上躺着身子压的麻,于是在床头给母亲系了个绳子,好让母亲自己把身子拉起来活动活动。

又与母亲说了一会儿话,讲了讲自己的近况,待她休息了,就和姐姐谈起了心事。姐姐说想让冯小刚在剧组给她找一份工作干。

听此,冯小刚没有思考便拒绝了,并不是不念亲情,只是身为圈内人,他知道剧组有多么的乱,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怕姐姐到里面吃亏。

其次虽然以他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人去剧组工作只是一句话的事,但难免会被人说闲话,怕姐姐听了心里难受。所以才在第一时间拒绝了姐姐的请求。

姐姐告诉冯小刚,在他去拍《大林莽》的时候,母亲就病倒了,只是怕耽误他的工作,就一直没有说,姐姐辞了自己的工作连着在医院守了七天七夜,实在扛不住了才告诉冯小刚。

对此冯小刚更是满心的愧疚,思虑再三,便在剧组给姐姐找了个管理服装的工作。

临走时,冯小刚再次前往母亲的床边,轻轻的告诉母亲自己要走了,母亲的眼泪哗就流了下来,母亲对冯小刚的思念很是深沉。

自她20岁失去双亲,一个女子来到北京漂泊,后来又离婚、患上癌症、卧病在床,一躺就是16年,纵然再坚强的人,也会忍不住的流泪。看着默默哭泣的母亲,冯小刚赶忙安慰,承诺一段时间后会再来看她。

曾经母亲接受完检查,医生告知冯小刚说母亲是患了老年痴呆,但冯小刚并不相信,因为在他眼里,母亲始终是清醒的,看着母亲眼中的悲伤和对自己浓浓的爱,绝不是老年痴呆的人所能拥有的。

母亲逝世

一年后,2001年,母亲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临走之前在冯小刚的耳边说:“儿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个人替你尝尽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这句话对冯小刚的影响巨大,在之后的电影中,有些角色也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母亲的影子,冯小刚在母亲走后表示,无论准备多久。

在母亲真的离开这一天,还是会难以接受,娘在家就在,娘没了就是孤儿了。他为母亲写的挽联是:“妈妈辛苦了,您老休息吧。”

冯小刚的妻子徐帆,把母亲的葬礼安排的井井有条,很多冯小刚都未曾注意的细节,她都考虑到了,看着她在母亲的葬礼上忙里忙外,冯小刚深情的说娶了徐帆,是他三生有幸。

如今的冯小刚确实如母亲所希望的出息了,成为了国内人尽皆知的大导演,《唐山大地震》、《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等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他擅长用调侃的方式去讲述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用一部部电影反映出人性的善恶。

有人评价他是一位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导演,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在娱乐和艺术之间找到了一条双轨并进的道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半辈子的柴米油盐,父母只为了让我们有着选择未来的权力,不至于被生活逼着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小刚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善良,更有着坚强与乐观的心态,这才是母亲为他留下的最大财富,凭借这些,才能从那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家喻户晓的大导演。

母亲的身影会永远的刻在他的心中,今后人生的每一笔,每一步,都会有着不一样的风采。而他的作品,就如那天上星,总是散发着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