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古代,相传有一次,孔子在讲学时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理想。子路一如既往地抢先开口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实在是很有子路的风格,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希望能把我的车、马还有我的裘皮大衣跟朋友分享,就算被朋友用破了,我也没有遗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若是能够交到子路这样的朋友,乐于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朋友共享,一生夫复何求!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歌颂伟大友情的文艺作品,但是到了今天,伟大的友情在物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有这样一句话现在很流行:“想知道你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吗?向他借钱吧。”借钱居然成了衡量友谊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你想失去你的朋友吗?借钱给他吧。”

王珊和李向是高中同学,但是从2006年起两人就不再联系了。因为王珊跟李向借了五干块钱,然后王珊的手机号码换了,QQ头像不亮了,五干块钱就把友谊买断了。如果有谁经历过这些,就更觉得子路这样的朋友难得。

很多人都觉得三国时的孙吴大都督周瑜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少年得志,相貌英俊,精通音律,有个漂亮老婆,而且还有一个好朋友——鲁肃。

《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一个憨厚的长者,但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的鲁肃极有子路的风范,他出身士族,家产丰厚,从小就习文练武,时刻准备建功立业。很快,他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有识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年少有为的周瑜已经崭露头角,在袁术手下担任居巢长。一次,他带着数百人的军队经过鲁肃门前,停下来去拜访鲁肃。

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又经过连年战乱,就算是袁术这样的大军阀,缺粮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当时周瑜的军队正好没多少军粮了。

于是,寒暄过后,他对鲁肃说:“我军中乏粮,不知兄台能否资助一些军粮?”鲁肃听了,没多想,就带着周瑜到自已家后院米仓前说:“这里有两囷米,每困有三干石米,你缺粮,随便取一囷就行。”

周瑜听后,异常感动,没想到第一次见面,鲁肃就能如此慷慨大度。从此,二人往来密切,结成莫逆之交。

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衡量一个朋友的标准,就在于他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你,如果愿意,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一个朋友遍天下的人并不一定拥有真正的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人,他广交天下朋友。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如果有难解决的事情时,可以去找洛河的李叔帮忙。”儿子想了想间父亲:“为何要找那个不太说话、平时又不苟言笑的李先生,为什么不去找平时与父亲交往颇多的那些人呢?”

父亲听完后笑笑说:“别看我自小在社会闯荡,结交的人多如牛毛,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两个真正的朋友。一个是你徐州的刘伯伯,可惜他住得太远,怕是不能及时帮忙;另一个就是你李叔,其他的不足所托啊。”

儿子纳闷不已,他始终不明白为何平时那么多来往多的“和善”的叔叔伯伯们不是父亲真正的朋友。父亲看出儿子的疑虑后就贴在他的耳朵边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这些朋友,朋友的含义你自然就会懂。”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朋友李叔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别人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位李叔一听,容不得思索,赶紧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朋友的儿子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了“逃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个能为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亲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为你的真正的朋友。

儿子又去了父亲说的一位不是真朋友那里,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逃犯”说:“孩子,我不是不救你,只是事情太大了,你看我也没有什么门路,要不你再到别处看看…”

儿子这时明白在患难时刻,那个急于脱身、怕惹祸上身的人不值得你把他当作真正的朋友的。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很多时候,不必等到患难,从生活的点滴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把个人利益,至少是个人的物质利益放在友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