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某个家庭成员一开口就是埋怨,并且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几乎遇到点什么事,他就开始埋怨,不论事情大小,严重程度如何。

他为什么遇事就埋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曾经数次提醒过,但家人不听,埋怨是一种发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引起埋怨的原因,多数见于长辈对于晚辈,妻子对于丈夫。比如说,长辈叮嘱晚辈不要太晚回家,妻子叮嘱丈夫回家的时候顺便买点日用品等。这些被叮嘱的事情本身并不难,但对于被叮嘱的一方而言,似乎觉得不是什么事,也就没放在心上,尤其是被叮嘱的一方对于这些事本身并没有太在意,很少注意到这些事,或几乎不怎么关注这些事的时候,就容易忽略,把事情忘记。一次两次,叮嘱方就会开始埋怨被叮嘱方,“就是不把我的话放心上。”

表面上,是叮嘱方觉得自己的话没有被放心上,实际上,是叮嘱方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被忽视了,被冷落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没有人在乎我”的感受,不断积累,进而演变成遇事就开始埋怨,并且容易将陈年旧事重提,试图唤起对方的重视。

二、希望通过埋怨引起注意,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在家里遇事就埋怨,还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就被家里人忽视、冷落,谁也没有注意到他,谁也没有给予过他肯定和支持,谁也没有及时满足他想要的关心和鼓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他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努力想办法获得父母的支持和肯定。他可能通过顽皮捣蛋引起注意,也可能通过各种埋怨引起注意,还可能逐渐变得很强势,试图将一些牢牢抓住,填补严重缺失的安全感。

他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太漂亮,遭受同性小伙伴的排挤和异性小伙伴的戏弄。尤其是女孩子,小时候长得太漂亮的确会有一些成年人喜欢,但也很容易受到小伙伴们的挤兑,尤其是同龄的女伴,本身彼此之间就经常暗自较劲。而当女性成年以后,她不仅要遭遇同性的挤兑,还要遭遇一些内心极度自卑的异性的恶意。这就会导致他感到不被尊重、孤独无助又非常缺乏安全感。由于多数情况下遇到事情都是孤立无援,久而久之就变得容易埋怨。

还有一种就婚后变得爱埋怨的。这种常见于妻子对于丈夫。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就比较复杂了,除了男女之间的思维差异、认知和三观,彼此之间的沟通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丈夫一心扑在事业上,忽视了妻子的心理需求,也忽视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彼此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又彼此长期没有意识到婚后也是需求偶尔谈情说爱、偶尔制造点浪漫的,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妻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不被重视,甚至怀疑丈夫变心了,爱情不在了,于是遇事就开始埋怨。

这三种环境下形成的埋怨,骨子里其实只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对方给自己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适当的重视自己,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被尊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成长经历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怎么知道如何融入社会的,首先是从养育者那里习得的。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为人处世,很多时候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假如说,养育者本身容易焦虑,遇事就开始埋怨,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这样不行,那样不行,那么,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也会渐渐形成这种处事方式。但这个也不是绝对。

为什么这么说?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重要他人。即,除养育者之外,在孩子心里占有重要位置的人,这个人的影响甚至比父母还要大,还要深远,这个人可能是某个亲戚,可能是师长,可能是某个名人,也可能是某个明星。假如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是一个遇事就抱怨的人,那么,他成年以后也有很大的几率遇事就抱怨,尤其当他对这个重要他人抱有一种崇拜心理的时候。

也就是说,一个人遇事就埋怨的风格,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的。至于哪方面影响大,要看这个人心目中这三方面因素的比重。

四、错误的认知和意识

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种思维逻辑上的错误。即,有着一种想当然的心态,觉得自己在单位上那么辛苦,受了那么多气,回到家里发泄发泄是理所当然的,家里就是让自己任意妄为的,家里人就应该接受,不应该再惹怒自己,和自己争吵,或指责自己。其结果就是,越是亲近的人受到的伤害越大,最后单位里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家里却经常鸡飞狗跳——在单位里遇到事情不敢埋怨(当然也不能随便埋怨),挤破了脑袋想办法解决;回到家里,却连想都不想,觉得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事情,于是各种埋怨。仿佛其他家庭成员没事干一般。

其实这种认知是非常危险,甚至是不正确的。虽说家庭是避风的港湾,但这个港湾是大家共同建造的,而不是某个人撑起来的,如果都想躲在港湾里,那么风雨谁来遮挡呢?

五、品性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没有感恩之心,满心全是怨恨。也可以称之为“白眼狼”。

这种一般是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尤其是那种老来子,独苗,几代单传……这样的人在家里的待遇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被人全方位保护着,任何需求都被无限度的满足,导致从小就觉得大家对自己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有的性子还会有点乖张、飞扬跋扈。因此,遇到事情,他不会首先想到怎么解决,而是首先想到怎么让别人解决,埋怨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说来,遇事就埋怨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成长环境的影响。因为经常被忽视,内心深处充满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遇事抱怨,只是想引起注意,满足自己被关怀、被需要、被肯定和被支持的心理。这种被忽视不一定是来自家庭,也可能是来自社会的挤兑。比如,长得漂亮的女生尤其容易受到各种挤兑。

第二种,意识不正确。本该是好好保护的家人,却认为可以任意对待,家人理所当然就应该接受自己的所有,没有意识到家里人的互相包容并不是互相折磨,而是互相爱护。所以在家里遇事就抱怨,把满满的负能量带给家里人。

第三种,品性不端正。因为品性不端,所以不知感恩。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