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黑洞科技观察」

传递科技背后的思考

大家好,今天说一说鸿蒙万物互联。

为什么要说万物互联呢?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关于鸿蒙的文章,核心内容是鸿蒙在两年内就会见分晓,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主要原因就是在华为手机无以为继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保有的华为机型最多就能坚持两年,两年后由于硬件性能就会全部被淘汰。没了手机这个中心,鸿蒙就会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尴尬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读者留言指出,鸿蒙的优势不在手机,而是万物互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即使华为没有手机,依然可以万物互联:连华为的显示器、连华为的pad、连华为的电脑......

看起来鸿蒙通过万物互联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可事实是这样么?华为真的能通过鸿蒙的万物互联,降维打击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万物互联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万物互联不是一个新概念,万物互联的基础就是物联网,物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万物”是指全球所有的、用电和不用电的物品(包括人),互联的基础是“万物”从诞生就确定下来的全球唯一的网络身份,比如IPv6地址。

任何互联都要有目的,否则即使物理上联通了,逻辑上也是孤立的。

互联的目的主要有:交流、控制和共享。

你和外地女朋友视频聊天,这种互联的目的就是交流;

你老板打电话让你去加班,这种互联的目的就是控制;

你朋友微信留言找你借钱,这种互联的目的就是共享。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看看万物互联能否让鸿蒙站稳脚跟。

基于交流的互联

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信息能够准确、及时送达对方。

从互联网诞生起,信息交流就是基于通信协议来完成的,只有通讯协议才能保证交流各方的多样性。

鸿蒙的诞生也不是为了消灭所有竞争对手,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包括Android、Linux等形态的物联网设备必然存在。

如果鸿蒙把信息交流限制到了操作系统一层,必然会画地为牢减弱自己的多样性。

事实上,鸿蒙的跨设备信息交换也一样是基于蓝牙、WiFi、4/5G等传输协议,如果鸿蒙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单独用一种协议,鸿蒙设备和非鸿蒙设备信息交流用另外一种协议,只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所有基于交流的万物互联,并不会让鸿蒙取得独特优势!

基于控制的互联

控制的双方是不平等的,控制方总是优于被控制方。

比如手机控制空调、门禁、微波炉、台灯......

控制场景比交流场景更多,毕竟微波炉和台灯没啥要沟通的。

然而,控制和交流的信息交互基本一样,信息量都不大。因此,基于通信协议的控制信令依然是效率最高的。

有读者可能会说,鸿蒙不一样,鸿蒙不用鉴权,设备一碰就用。

事实上鉴权的过程少不了,鸿蒙的王博士在发布会上已经说过了。

另外,控制是为人服务的,也就是说人要随时随地控制,目前看除了手机和手表,没有一样设备是伴随人的,而手表屏幕太小,所有手机仍然是控制的中心。

因此,基于控制的万物互联,也不会让鸿蒙取得超越手机的独特优势!

基于共享的互联

交流和控制本质上还是轻量级的,轻量级的互联首先要满足设备多样性,这一原则决定了轻量级互联应该是跨操作系统的。

共享就不一样了,设备共享的是能力。

一种情况是自己能力不够,需要其他设备增强,比如手机屏幕小需要电视增强,手机声音小需要音箱增强,笔记本电脑拍照不灵活需要手机增强.....

另一种情况是大家的能力凑到一起更强大,比如鸿蒙发布会上的多机协同拍摄,大家的摄像头都很强,但是凑到一起更强。

鸿蒙真正的创新是通过软总线和软时钟,在操作系统层面打通了共享难题。

虽然万物互联,但有相同属性的“物”却不多,比如冰箱和微波炉显然不需要共享,洗衣机和电视也没有共享的必要。

设备共享的本质是给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人能体验到的服务主要还是集中在视听这两个感官领域。

换言之就是有屏幕、有声音、有摄像头和有麦克风的设备才有共享的必要。

大家现在就可以在身边找找看,这样的设备有哪些?

无外乎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器、音箱、耳机、车机、手表、眼镜、无人机、运动相机、行车记录仪这些常用的电子设备。

所以你看,万物互联在现实中真的没有万物这么多。至少在5年内,鸿蒙还不会一下子催生出更多形态的万物来互联。

而上面这些电子设备,基本不离身的只有手机、手表和眼镜。

而最核心的,还是手机。

你说手机重要不重要?

假如两年后,华为没了手机,你说谁会买一个华为手表去和华为显示器做万物互联?

有读者可能会说,那就用华为手表和支持鸿蒙的小米手机互联,反正鸿蒙还是华为的。

可小米很可能只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未必支持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这就像华为和小米在国内的安卓版本,和谷歌海外版本也完全不一样。

海外的谷歌版本,由于GMS的存在,手机厂家不支持的话,根本没有用户买。而国内的华为版鸿蒙,却不是用户必须的,因为华为没有能够高端吸引用户的服务。

即使小米和OV等厂家必须要用鸿蒙,他们也有能力像改安卓一样,把开源鸿蒙改个面目全非。

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了吧,华为离开了自己的手机,真的无法把鸿蒙推向成熟。

这就是我说鸿蒙在2年内就会见分晓的原因,没了手机,留给华为的时间不多了。

鸿蒙的独特价值是不容否定的,华为的决心和勇气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为鸿蒙和华为欢呼的同时也要理性思考。

高楼大厦要有稳固的根据,能够抓住用户是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根基。

目前华为除了手机,并没有其他抓住用户的手段。

所以,华为必须在两年内拿下这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