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答父母恩情,是我们常常呼吁大家要做的,古人常常说:“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牢记父母的恩情,能够在父母面前逗父母开心的年纪,就应该在父母身边。而“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则是在告诉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么的伟大而无私。但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这么一种父母,他们生下孩子却不管孩子,让他们成为弃婴。李忆祖作为一个外国弃婴,被父母抛弃后,一对中国夫妇领养了他,培养他长大,23年后成为一名科学家,坚守援疆事业60年,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忆祖和养母

1938年,李忆祖出生于天津,被自己的亲生父母给抛下了,所幸上天对他不薄,他遇到了自己的养父母。养父母是一对心肠很好的夫妻,他们领养了几个孩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甚至有人连饭都不吃饱,但是他们依然供小孩子上学。李忆祖就在这种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小学、中学甚至于大学生涯。李忆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优异,让养父母深深为他感到骄傲。而谈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李忆祖明白,养父母这是要他牢记他是一个在中国长大成人的人,不能够忘本。

李忆祖

李忆祖时刻不忘自己养父母的教导,在后来日子变得好起来了,他的兄弟姐妹纷纷移居国外的时候,李忆祖却不为所动。他要坚持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原则,要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为此,许多人打趣李忆祖,作为一个血统纯正的外国人,却偏偏留在中国,李忆祖每每不厌其烦和他们解释到:“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只不过是长了一副外国面孔而已”。这样赤忱的解释,让许多人对李忆祖的印象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忆祖在毕业之后,原本在北京的一家单位工作,但是李忆祖觉得这个工作太轻松了,完全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不能考验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于是他向上面打了好几次报告,自告奋勇要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新疆,去那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去那里为人民创作价值。上面一开始不同意,耐不住李忆祖每次被拒绝之后,就重新申请,来回几次李忆祖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援疆的路程。

许多人觉得李忆祖援疆可能就是热血青年的一时热血,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坚贞热血的青年会扎根在祖国新疆60年。李忆祖来到新疆后,被派往了从事煤田质地普查工作,这个工作对于当时物资稀缺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李忆祖也深知这个事业的重要程度,于是和同事怀着满腔的热情扎根于新疆。

李忆祖和妻子

起初,他们的条件非常艰苦,有时候能骑上马,有时候只能依靠步行去测量,去探索。偌大的新疆,李忆祖同事走了个遍。再后来,条件变得好一点了,李忆祖能够和同事们开着越野车,带着炸药去探寻。但是更多的时候,李忆祖还是和同事们徒步上山,从天山南北走到阿里,从山底走向海拔5000米的山顶,一步一步,勘测出了新疆的煤田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李忆祖凭借多年的经验,将新疆的地形牢记于心,大家都称他为“活的新疆地图”。由此可见李忆祖工作的认真性。重心偏向工作,自然而然会忽略家庭,所幸自己的妻子与自己志同道合,虽然两个人聚少离多,但是精神上总是在互相支持着对方,为对方加油鼓劲。

李忆祖在援疆退休之后,不仅歇下来,反而加入了教育事业。李忆祖在援疆的日子里,有幸去给新疆的小朋友们上过几堂课,那些小朋友的热情和纯真感染了李忆祖,让李忆祖有了“二次就业”的想法。于是李忆祖开始了义务讲学之路,他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简化成趣事,来讲述给学生们听,学生们从趣味中学习知识,对他的课堂非常感兴趣,许多学校的校长慕名而来,请李忆祖去他们学校上课。李忆祖义务讲学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他为人们做的贡献也越来越多。

结语:李忆祖,一个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人们的伟大中国人。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去称赞,去感动,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直到生命最后的尽头才算停止,也许这就是李忆祖对人生的理解。

参考资料: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岁暮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