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4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初次听到错误的奖励方式,我不敢苟同,期初我觉得奖励就是传递正能量的表现,要么是精神上的,要么是物质上的。被奖励,总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是值得被人认可的。

然而令我一筹莫展的是,奖励越多,孩子的表现越差。还没给他安排任务,他便讨价还价希望得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我终于尝到用错奖励方式带来的后果。可是家长的哪些行为削弱了孩子的“主观动机”?怎样避免踩中“奖励误区”呢?

01家长的错误奖励

第1种、奖励孩子会宠坏孩子

很多家长普遍认为:物质奖励过多,会导致孩子把做事情当成一种交易,一旦奖励低于他们的期望值,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降低。对此,家长就会认为是奖励宠坏了孩子!

事实上,若家长用对奖励方式,孩子就有了特定的学习目标,而且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切实体会到争取某件东西的意义跟价值。

有了奖励,孩子会更注重做某事的过程,而不是表面上的物质,因为他们努力中的他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属于精神层面的荣誉感或满足感,与物质无关。

第2种、金钱奖励更能吸引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涉世未深,对金钱的认知并不成熟。可以说,他们拿到钱之后,通常都会买一些吃的、玩的或用得,不可能跟大人那样用钱生钱或理财等。因此,家长与其直接给他们钱,倒不如给他们赚钱的方法。

能吸引孩子的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奖励也并非金钱这一种方式!所以,奖励也需“投其所好”才行。

比如,孩子终于学会帮自己做家务了,家长可以夸赞他们能干,一定比直接给钱效果好!因为你奖励的是他具体的行为能力!体现的是他的人生价值,而不是金钱方面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3种、奖励就是贿赂

家长首先得分清奖励与贿赂的两种行为特征才行!奖励体现的是事前的某种约定,而贿赂体现的则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某件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利益交换。

比如:你的作业给我抄一下,我给你10块钱,这叫贿赂。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家长说,你先写完作业,就可以看一个小时电视。

这种“奖励”虽然不能给孩子切实的物质,但却比直接关掉电视逼他们学习,效果要好。

因为,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孩子还有选择的余地,他们至少能按约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时,别混淆了奖励与贿赂的具体用法,否则,收不到预期效果。

第4种、用个人经验来衡量奖励

很多家长习惯用他们的个人经验来衡量奖励发放的方式及内容,比如:这次买个玩具车用了500,那么,孩子知道后,下次奖励,就可能会是1000。

也就是说,家长常会把金钱当作衡量奖励的标准,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毕竟,孩子可能会因此学会攀比,利用这些奖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建议家长在安排物质奖励时,不要强调花了多少钱,注重精神层面的鼓励效果。简单地说,物质不宜太贵,能达到表彰效果就行了,比如:奖状等。避免用金钱衡量奖励!

02家长如何避免“奖励误区”

其实,如何奖励孩子也需要一定方法的,毕竟,奖励是对过程的一种认可,而非结果。所以,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如下:

首先、奖励需具体

学习阶段的孩子,成绩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获得奖励。

比如:孩子成绩进步,拿着成绩单回来一兴奋打碎了花瓶,家长就不能以“真乖”的话语给予相关奖励,而是以“恭喜你,学习又进步”作为奖励的理由。

因为,孩子同时发生了多种行为,没说具体孩子很容易被误导。所以,建议家长在奖励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奖励的原因尽可能具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用赞美/鼓励代替物质

其实,奖励的方式有很多,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某一种!因此,赞美和鼓励也能开启孩子的内在动力,只是家长容易忽略罢了。

每个孩子心里都渴望自己能被家长认可,通常也会因此付出一定的努力。只是有的孩子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比较调皮。

但他们的共同原因,就是希望引起身边的人关注自己。因此,当孩子知道家长关注他的努力时,他们的良好行为也会在家长们的赞美与鼓励中恒久保持。

核果汤圆寄语:

物质奖励的副作用较多。一旦经济实力达不到,奖励规格很容易下调,这样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还会让孩子因为奖励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而丧失学习兴趣。

不管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避免踩中“奖励误区”,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教育孩子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制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