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没有最近因列入严重失信企业等原因对其进行注销清算的子公司,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赵本山背后的资本帝国或许仍未浮出水面,公众对其知之甚少。一位传说中的演员如何经营并拥有今天的资本帝国?为什么赵本山又一次被曝出其旗下企业被注销,其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一直闷闷不乐发大财的商人,赵本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大多数带着金钥匙出生的资本宠儿不同,命运从一开始就给了赵本山一记烂牌,六岁时赵本山的母亲病逝,父亲离家出走,留下他和失明的二叔相依为命。6岁起,他就努力练习二人转基本功,17岁时,他就成为了一个演员。长时间的磨练使这位宝玉很快在剧团里崭露头角,他凭借与潘长江合演的《大观灯》一鸣惊人,连演五六百场,连演的场面都爆满。人才济济怕成名猪怕壮,看赵本山如此火眼金睛,别的剧团找一群瞎子去闹事,这才有了当初的瞎子风波。那出闹剧当然是无疾而终。若《大观灯》是他成为东北顶流的后盾,那么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相亲》则是他真正改变命运的敲门砖,而给予他十六分钟首次亮相的机会,正是姜昆。

那时候的春晚可谓群英荟萃,赵本山并不出众,左有陈佩斯,右有赵丽宏,犹如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人人都是强悍,可最后亮相的南帝却差那么一点看南帝的意思。但赵本山虽然没有真正的一战成名,但也从此在春晚舞台上扎根,二十多年来成了春晚的常客,可以说春晚没有赵本山,老观众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声望和实力,成了他以后进入商界最大的后盾。由于有央视的背书和庞大的粉丝群,赵本山做生意的信誉和资金毫无疑问是有保证的,所以他在东北的投资也相当顺利。东北当时是全国工业水平的排头兵,赵本山把握好时机,投资了煤炭行业,就像很多煤老板一样,在风口浪尖上顺利乘势起飞,迈出了经商致富的第一步。

这一悲痛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观众的注意,他们依然每年都在期待春晚,期待这位带给他们欢笑的艺术家,但是赵本山对生活的态度已经改变了。在他的表演中,他开始表演一些讽刺剧,如95年的《牛大叔提干》、97年的《红高粱模特队》、《白云黑土》等,他的表演逐渐触及时代的痛点。由于东北工业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煤炭生意越来越难做,赵本山又开始了商业转型,以企业家的身份涉足东北文化产业,不仅举办了“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吸纳了优秀演员,还把剧团与剧场联合起来,打造了“刘老根”这个金字招牌,他还鼓励自己的演员出演电视剧,再利用电视剧的人气为剧场、剧团吸粉,赵本山这套经营模式,虽然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当时,绝对是一个超前的财富密码。

不久,赵本山凭借这套运作模式,让《刘老根》登上了荧幕,并在2003年狠狠地爆红,而仅这个招牌在当时的估值就超过一千万。自2007年以来,赵本山又先后为刘老根大舞台投入了四千多万元,这一投入证明赵本山的确是有远见的,到2010年,剧院、影视业的各项收入总和已达到两亿元,赵本山在当时可以说是东北文化产业的代名词。

虽然赵本山在2007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排名第22位,身家超过1300多万,他的一连串精明的商业运作使其如今的财富总量成了秘密,但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赵本山的个人资产至少有五十亿,更别说他以本山传媒公司为基地运作的庞大的资本帝国了。2010年,赵本山在娱乐圈可谓风头无两,尽管他一直相当低调,但他在东北文化产业中的地位的确独树一帜。就连他自己也曾举手宣称是东北第二故乡的海南,成立本山传媒海南有限公司,想在这里讲述刘老根大舞台的故事,也曾一度力图斥资13亿兴建影视基地。

谁知这一家“刘老根第二大舞台”的分店被注销,成了赵本山自13年退出娱乐圈后,再次回到大众视野的新闻。如果追溯到2020年,这家本山传媒因多年未按时公布年报而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的公司,将于今年2月申请注销。但是,本山帝国的变化真的只限于这一点吗?事实上,从2014年起,急流勇退的赵本山,就开始面对本山传媒一连串的“脱本山化”运作。2014年12月,本山传媒完成股权变更。

本山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仅半个月,就取代赵本山夫妇,成为本山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0%,赵本山的持股不足20%。之前,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更名为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而本山传媒在变更股权结构后,也很快就更名为辽宁民族艺术学院。尽管实际控制并未发生变化,但至少从表面上看,赵本山的生存意识正逐渐从其资本帝国中消失。究竟是自己授意下对企业发展模式的主动变革,还是出于其他原因所作的被动选择,一切都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