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一篇读完倍感酣畅的好文!对于现役和退役的战友们来说,尊崇都是个高频词汇。但只有正确理解尊崇的含义及享受条件了,战友们才能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享受尊崇,大众才会更心甘情愿地为建设尊崇环境去出让资源。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绿观察

新绿观察

不回避,不偏激。为军人发声,为强军助力!

一己之见,欢迎讨论和批评!

作者:孟烦了

(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在华东某一线城市军代所工作的仁兄,在同学群里分享了自己休假期间,在机场碰到的一件“糟心事”:这位仁兄想免费升舱,然而,仅有的一个头等舱却被航空公司安排给了某贵宾客户,这位仁兄很是忿忿不平,感觉受到了莫大的欺辱。

于是这位仁兄,跑到同学群里来诉苦——“说好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怎么我就没有得到该有的尊崇?”

这位仁兄刚把自己的“遭遇”发到群里没多久,就有几个陌生的头像跳出来安慰他:“要搁美国,早给免费升舱了,而且得机上的人全体鼓掌让道”、“航空公司真SB”、“以后把X航拉黑”……

也太借题发挥了吧?看到了这群人的滑稽表演,一时忍不住,差点儿在对话框中发出这么一行字:“SB吧,美国大片看多了?升舱那也是给刚从战场回来的升舱,忘了美国老兵示威被警察一枪毙命的事儿了?穿了这身皮就得老子天下第一,全社会为你服务?想得美就能成了美国人?”

想了想,又删了,毕竟都已经天各一方了,何必互相得罪?

不过,那些个陌生的头像,却吸引着我的兴趣。点开这几个陌生的头像,仔细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才分清这是那些个分在研究所和大后方机关工作的老哥们。不禁顿生感慨——“岁月沧桑,再回首,已是陌路”。

什么才是尊崇?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些人眼里,尊崇与“买火车票不用排队”、“坐飞机优先登机”、“景点旅游不用购票”等一些所谓的优惠划上了等号。

优待再向前一步,特别是享受优待的人再不低调,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特权。这些优惠看上去处处体现尊崇,实际上,在那些格局不够高阔、特别是活得不如意还受过委屈的群众那里,却并不买账,甚至会让他们对军人的误解与偏见更深。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你有的,凭什么我没有?再说你也不是什么权贵,不就比我们多了一身制服嘛!

前些年出台了某条款,大意是军人可以着军装上街,此条款一出,如同在一潭静水中投入了一块石子:有人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会省去换装的麻烦,增加军人的职业荣誉感,消除横亘在军人与民众之间神神秘秘的距离感,提高民众爱军拥军的意识。

也有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穿军装上街,无形中会带来不少麻烦,也许某个行为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只是一件极小极小的事,但是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军人身上,就会被无限放大,导致不好的舆论影响。

最后结果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即使有条款支持,也没有谁敢以身试险去趟这个雷,穿个便装出门,无事一身轻,相看两不厌它不香么……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翻开典籍,严守纪律不扰民的例子数不胜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床被子撕成两半,一半留给群众;为掩护伤员,整村遭屠;环海战役,新婚夫妇推着推车支援前线,丈夫牺牲在炮火中,妻子抹干眼泪继续支援前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历史画面?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一举一动都时刻贯彻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目标!

既然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军队,都是子弟兵,那么在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就不能让自己总是有别于人民群众。或者说,对于人民群众自发的让利给军人,我们有时都要发扬一下风格,又怎能再去主动要求、强调那种区别呢?过去军车等特权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不好印象,以及因此形成的不该有的隔阂,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

真正的尊崇,绝不会是那些莫名其妙的优惠,老实说这优先那优先的,还真不如给军人涨点工资更实在。车钱门票不用免,我自己掏;现在车票都网购了,也不用搞什么购票优先……倒是军属找工作、孩子要上学,能不能搞点真材实料的优先?

当然,真正的尊崇,也绝不会只能依赖于政策的加持;真正的尊崇,应该体现在人民群众对军人这一职业的敬仰中,应该是军民一家亲,双方互爱互敬!

至少,大家都争着穿军装上街,而不用担心被讹上,被人背后骂“臭当兵的还”;真有急事的时候,人民群众会出于体谅主动礼让,而不是靠着政策强行加塞……到了那时,尊崇也就真的落地生根了!

2

谁才值得尊崇?

掉皮掉肉的时候,有人跑得比兔子还快,等到论功行赏之时,他们的吆喝声,却比谁都大——这个现象并非圈内独有,但在圈内,却是格外有趣。

有趣在哪?——掉皮掉肉的,只能拿小头,吹嘘吆喝的,却拿走大头。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吃掉大头的,回过头来,还要端起碗来破口大骂,骂上级领导骂军队骂组织,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应该拿更多。

以前就接触过一个老教授,其大致经历如下:家贫,年轻时分在对台一线,嫌条件艰苦,遂考研,硕士毕业后承蒙组织恩惠,去汉中某名校念博,博士毕业,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任教,稀里糊涂混了个教授头衔。若干年前,功成名就的他停止了造论文的工作,开始养尊处优,最后发展到经常正课时间拿着手机在操场上走圈刷步的程度。

按道理来讲,他应该感谢组织,感谢军队,没有组织和军队的关心照顾,他不可能过着如此优哉游哉的晚年生活,没有组织和军队给他的这个身份,他曾经也就碰不上他的那个城里媳妇,他的后代,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起点。然而,他还是觉得不够,认为组织和军队对不起他……

在他看来,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然而自己赚还是不够多,地位还是不够高,如果不是现在环境的限制,自己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会像地方某些教授那样赚的盆满钵满还带一群女研究生……

但实话实说,把这种人放在地方高校,可能他早就被淘汰了!明明已经享受了组织给予的各类优待,却还是贪心不足,掂量不清自己几斤几两,这种人,无论是在院校机关,还是在一线基层,恐怕都有些个吧!

成天骂得最多的,好多却也是最需要部队、离开了啥也不是的。不是觉得自己很有能耐吗?有能耐自己横下一条心,扔掉曾经那些有的没的,跑出去接受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啊!

天天游手好闲,抱着手里的饭碗骂骂咧咧,指望能得到更多的施舍,真等到大棒挥下来赶人那天,身无长物,才开始哭爹喊娘地罗列自己的劳苦功高,希望组织能网开一面,放一条生路,这样的货色,也值得尊崇?

还是这个教授,听说以后出去开会(学术会议)需要经过军种领导审批才可放行的规定后,破口大骂XXX领导是个泥腿子,没文化,学历不高,不懂学术,毁了军队的科研……

说别人说的头头是道,义愤填膺,可是却从没反省过自己,这些年拿了那么多科研经费,都干出了些什么?借着开会的名义出去干了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事,领导知道了加以限制就夹住他的尾巴了?寸功未建,光以为自己多读了几年书多水了几篇论文就沾沾自喜,他又哪来的资格去评判XXX这种用性命为国家和民族搏出路,从越战的尸山血海中一刀一枪杀出一条生路的真正军人?

英雄不问出处,值不值得尊崇,不取决于学历多高,不取决于家世多煊赫,更不取决于这身衣服穿了多少年,而是取决于衣服上身的这些年,究竟做了些什么!

真正在履职尽责、为国家民族尽忠的军人,往往顾不上想自己有没有受到尊崇。把尊崇时刻挂在嘴边的,却又有好多干啥啥不是、占便宜没够的,拿尊崇当作捞取资本的旗号。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只有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所以,那些牺牲在斗争一线的年轻官兵,和只有大专学历的英雄团长,相比于这位衣服穿的时间很长,职称也很高的混子老头,到底谁更值得尊崇?

3

尊崇从哪儿来?

个人认为,尊崇,应该来自于三个方面:军人本身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社会对军人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国家对军人职业发展上的资源倾斜。

要想被爱,先要自爱。同样的道理,要想获得外界的尊崇,军人首先就要自己尊崇自己。

很多人因为这个职业而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失去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失去了放飞自我的空间……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也正说明这个职业的伟大。但是,有些人据此就妄自尊大,认为全社会都欠自己的。

比如有些人转业安置,在非原籍的情况下想凭婚姻关系落户大城市,这本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准入规定,如果一旦安置落户被拒绝,那就是全社会都对不起自己,是这个城市不讲政治不落实尊崇,是不是也有点上纲上线?这些人有没有想过,你特别在哪?大城市体制岗位稀缺资源为什么拒绝你,问题原因还需要仔细说明吗?

又比如,某些人天天喊着涨工资,认为不涨工资全社会就欠他们的,拜托!我同意高工资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进来,但某些人做的这些事,很多在人力市场上都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你们真的认为自己一天所做的能配得上现在拿的钱?还是觉得自己走了就再也不会有人来了?

妄自尊大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妄自菲薄。网上总是能看到各种负面发言,吐槽军人职业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对于想入职的新人,也是各种劝退。看似是让自己痛,实则是给自己在挖坑,自己把自己、把这个职业描得一文不值,又怎么能指望圈外人对这个职业,和职业里的人抱有好感?如果后来者因为这些“有用的信息”而拒绝入行,圈内的这些“聪明人”,是不是会被按在地上“薅羊毛”?

快了

更狠

所以,要想获得尊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拒绝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这两个极端。

其次,就是增强社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

在思想教育上,军队应该与政府联手协同,在学校和社会广泛开展国防安全教育,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尤其是要抓牢青年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利用军训周、军训月等新生入学契机,帮助他们打牢精武强能的思想根基,为后续军队选人用人提供充足的人才来源。

在社会舆论上,一方面要大力营造军队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良好形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军队应当适时举行军营开放日活动,通过向民众展示军备,训练日常等,提高民众的国家民族认同感。

另一方面,对于蓄意捏造事实,抹黑军队形象的言论和做法,地方司法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严惩不贷,以正视听。

最后,但特别重要的是,国家应该对军人职业发展给予实质上的资源倾斜,不仅是实质上的倾斜,而且应该是分阶段、分年龄的倾斜。

对于年轻的群体,由于他们暂时不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困扰,更年轻更有干劲,因此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激励,让他们感受到上升通道的公平和通畅,从而更有信心投身工作中。

对于年长的群体,则重在安置好他们的后方,尤其是在医疗、住房和子女入学方面,尽量协调好地方政府,把这些事情安顿好,解决这个群体的后顾之忧。

最后送上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想获得尊崇,请先做个值得被尊崇的人,贪婪怠惰又身无长物,还想着去获取那份与付出和贡献不配的尊崇,怕是不知所以,没点儿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