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一档火得“一塌糊涂”的户外探险节目叫《荒野求生》,节目中的男主角深入丛林戈壁,踏入荒山老林,钻洞穴、趟冰河、睡树杈、吃虫子......凭借有超常人的体能,强大的荒野生存技能,没有他不敢到的地方,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到后来,他竟然还带着奥巴马、姚明等一票玩友玩起了荒野大冒险。

这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户外探险界大名鼎鼎,被大家亲切地尊称为“贝爷”——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很奇怪,不是地震,就是大暴雨预警。一切的一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太平”,灾难和意外随时会降临,因此我们必须多掌握一些“荒野求生”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在极限情况下,它真得可能会救了我们的命。

但说实话,无论是讲户外生存技能的节目,还是讲荒野求生知识的文章都很多,多到有点让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果是一个户外探险小白,学起来还真有点费劲,所以今天我们从海量的知识技能中,整理出最关键,最重要的户外理念、原则和关键技能,与大家分享。

01

必须掌握的户外求生理念

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求生者这是个重要的户外求生理念。它无关乎体能、技能,而在于人求生的信念和决心。虽然人看上去很柔软,但是当人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况时,环境会激发真实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只有努力地坚持下去,才有比别人更多的生存的希望。

如果你仔细关注,在任何灾难或意外情况下,被救者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幸运”和“信念”,实际上它在向大家传达的是,户外探险要敬畏自然,如遇危险,永远不要自我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必须掌握的户外求生原则

Please remember what first,这是在人在荒野状态下永远要记住的一句话!

这句话英文由4个字母组成,每个单词的首字母P/R/W/F都各代表一个单词。P为Protect,意为保护;R为rescue,意为求救;W为 water,意为水;F为food,意为食物。

即人处于极限情况下,自救要有优先级。在荒野状况下首要做的不是寻找食物和水源,而是找一个能保证人身安全的处所,这个处所必须能满足不能失温、中暑;之后要做的,同样还不是寻找食物和水源,而是向外界求救;最后才是生火、找水源。

如果你处于海滩、荒野中,请找到一个明显的位置,写出一个大大的SOS,同时并拢双腿,双手打开成一个大大的Y字,大声向援救人呼救,意为,Yes,i need help。

做完这些之后,才是寻找水源和食物。

03

必须了解的“33333”求生知识

这个原则里第一个3是说三秒钟,即出现紧急情况,要快速搞清状况,及时做出反应,否则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第二个3是说3分钟,即什么事情3分钟会要了人的命,比如在一个洞穴里,没有空气3分钟会丧命;第三、四、五个3,分别是3小时、3天、3周。

这个生存知识是说,在户外探险中人对危及生命安全的极限事情要有时间概念,基于这个概念并结合自身情况,快速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进行自我施救。只有懂得这些,遇险时,你才会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生存机会。

除了懂得了这些重要的户外理念和原则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必备生存技能。当然,如果你自带取火棒、矿泉水、或帐篷,我们也不必展开叙述了,下面的生存技能的分享设定的情景是:只带了极少物品。

04

必须掌握的户外生存技能

如何取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犁取火法:钻木取火虽然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一种取火术,但同时它也是最困难的一种取火方法。这里我们直接跳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更省力、更高效的火犁取火法。

先找一块软木,在木头上刨出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的硬木在上面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会产生黑色的木炭碎屑足够多时,加大来回“犁”行的速度和力气,最后摩擦产生的热量足够高时火就生起来了。

双人钻木法: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人用摩擦力较大的藤条绳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到达一定热量火就燃起了。

取火原理: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物体在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摩擦的热量到达一定程度时,会有轻烟,小心翼翼地在起烟处吹气,易燃物便可生火。

如何获取饮用水?

直接水源:如果你周围有水源的话,可以采用过滤法,用自己随时携带的魔术头巾、衣物对水进行过滤,条件允许尽量烧开后饮用。这里有一个关键知识点:如果水发出了臭味,即使烧开了不要饮用,安全的水除了略带水腥味外,没有其他异味的。

间接水源:如果周围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那就需要你通过寻找或收集的方式来获取了:地汽取水法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用塑料袋套住植株,可以收集到水;渗水净化法是利用沙石的过滤作用,在水质浑浊的情况下挖洞过滤清洁的水。

如何获取食物?

植物类食物:对于植物类食物,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基础植食性图谱,比如蒲公英、荨麻、车前草、仙人掌、刺梨、地衣、巨藻等,这些都是可以食用的。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辨别可食用植物的常识:颜色鲜艳的菌类,不可食用;切开植物后闻到有苦杏仁味或桃树皮味,不可食用;挤榨植物汁液,涂在肘部与腋下间的前上臂感觉不适,不可食用;观察植物是否有动物啃食的痕迹,如果有,多半是安全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昆虫类食物:户外运动消耗体能太大,只食用植食性食物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蛋白质和脂肪,最容易最理想蛋白质获取来源是捕获昆虫。为了生存,必须克服恶心的心理食用昆虫。

动物类食物:与其他两种获取食物方法相比,动物类食物获取危险系数更高,难度更大。这里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如何来通过痕迹来定位、捕获动物。

痕迹信号: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说明动物离去的时间在几小时之内;有些动物会在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它的体型大小。

啃食信号:兔类动物啃过的树皮,其边痕较为光滑;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多位于树茎底部;如果发现地面上有散落的树木屑、坚果、松子等,表明树上可能有松鼠。

粪便信号:植食类动物粪便略圆,呈马粪状;肉食类动物的粪便为长条形,有恶臭味;鸟粪粪便呈丸状,体积较小;新鲜鸟粪为液态;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范围有水源。

小编抛砖引玉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强驴、探险家留言,给大家传授更多更实用的生存知识和技能,我们下期继续。

以上部分观点来自《牛人》栏目探险家郑文魁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