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讲究,毕竟我国非常注重孝道,尤其是在父母去世之后。大家也知道,从古至今,任何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法则,即使是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国家对于丧葬文化都极为的重视,也正因此,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的丧葬文化一直都被人们流传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去世之后都会举办一场非常隆重的葬礼,甚至还出了全套的殡葬流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逝者感受到亲人的不舍。一般来说,父母去世之后,子孙后代都要为其守孝三年,在这期间既不能出远门, 在平日里也要粗茶淡饭的过日子,而且还不能有婚假之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对去世先人的孝道。

值得一提的是,人在去世之后是不能够马上立碑的,只有在三年的守孝期满之后,才会去立碑,而这也就意味着在世的亲人从心理上接受了亲人已经离世的事实。毕竟在亲人去世的三年内,大家还没有从那种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所以才会设立一个这样的年限。而且,古人针对于埋葬问题也是非常的讲究,只要建墓就一定会立碑。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讲究,主要是因为目的就相当于去世人的房子,而所建立的墓碑也就相当于他们房子的门。毕竟在古代社会,他们都是非常注重人们在生前的社会地位,所以在去世之后,也需要建立墓碑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这样便可以供后世人的参考和膜拜。如果从风水角度来看的话,建立墓碑也可以影响一个家族或者王朝的兴衰,对于子孙后代也是极为的重要。

据史料记载,丧葬文化起源的很早, 而墓碑文化却要从秦朝说起。大家也知道秦始皇在古代历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千古一帝,在去世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帝王地位,所以便开创了立碑封工的先河。后来汉朝文字得到统一,这种立碑文化也成为了一些名门望族的主流行为,不过也正因此,引起了一些盗墓贼的觊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有钱人才会选择用这种立碑的方式,所以很多盗墓贼都能够轻松的判断出来哪个墓里会有价值连城的宝贝,所以这些立碑的墓穴别成为了盗墓贼经常光顾的对象。后来到了唐朝时期,皇帝也意识到了必须阻止这一行为,便开始下令放松立碑的各项条件。由于平常的贫民百姓也可以自行立碑,所以才导致建碑制度逐渐的发展起来。

并不是所有的坟墓都能够立碑

丧葬文化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也开始不断的推陈出新,就连墓碑样式和碑文内容都变得越来越先进,甚至还会以各种花纹图案来装饰。虽然建坟立碑是后世子孙对失去亲人的敬仰和哀思之情,但这也是方便在祭祀时能够更好地辨认墓主。毕竟这样的地方,人们也不会经常踏足,时间一久难免会被杂草所淹没,这样一来便违背了子孙后代们孝道的初衷。

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坟墓都可以去立碑,根据老一辈的说法,有4种坟墓是不能够去立碑的,这4种坟墓分别是意外死亡者、未成年夭折者、作奸犯科者、没有子嗣者。不得不说,古代的丧葬文化确实有很多的讲究,人们也很好奇,为什么这4种人进行建坟立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

俗话说的好:人有旦夕祸福,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虽然说大家都希望自己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奈何世事无常,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安稳地度过余生。毕竟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发生很多的意外,我们也经常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以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悲剧,对于这些突遭横祸或猝然离世的人,亲人们的感受势必非常的悲痛。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那些亲眼目睹了这场惨剧的亲人,他们的情绪肯定会异常的崩溃,甚至还会成为自己一生中无法抹去的梦魇。如果将如实情况刻在墓碑上,那难免不会触碰到亲人们心中的痛点,是他们一生都无法坦然面对。

未成年夭折者和作奸犯科者

在古代封建社会,医疗水平都非常的低下,这也导致小孩夭折的概率非常高,而且那个年代,或许人们都更愿意相信使孩子自身功德浅薄,所以才导致生命历程非常的短暂。面对这段惨痛的经历,作为父母自然不愿意提起,所以也只会低调地处理孩子后事,不建立墓碑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奸犯科者不立碑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毕竟立碑带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褒扬先人的功德,让子孙后世进行景仰和缅怀。所以如果是这类型的人,家族自然不会去为其立碑,毕竟这不仅仅只是他个人的耻辱,也事关整个家族的荣誉,如果为其立碑,那不是家丑外扬,自取其辱吗?

老一辈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更为的严重,如果没有生下子嗣,那就愧对家里的列祖列宗,所以有些人不惜顾及子侄保证自己再晚也不至于孤苦冷清。再加上没有子嗣的人,即使人们为其立了碑,那也是徒劳无功,毕竟逢年过节也没有后代来为其祭奠。

总而言之,古代对于血脉的传承非常的重视,虽然说现代人们的思想很是先进,也不在乎自己后面有没有子嗣,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依旧还有很多人存在着这样的思想。 不管怎样,我们在立碑的时候都不能进行盲目的攀比,更不能浪费土地资源,不知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