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这个文本是真的好,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原型,故事初步定型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在民间集体创作下成熟于清代。(关于故事的起源还有很多种说法,此处采用百度百科上第一种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在清代中期成为常演的戏剧,当时以昆、京为主,渐渐地也在其他地方戏中出现。到了现代,艺术形式多样化,白蛇的故事也有了更多的版本。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每年电视都会播出的赵雅芝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五毛特效、动不动就唱起来的表演方式都无法阻挡这部剧风靡全国,有多少小孩戴上过妈妈的纱巾模仿白娘娘转圈圈,有多少大人在点歌台点播一首《千年等一回》。

除此之外,徐克的电影《青蛇》、田沁鑫的话剧《青蛇》都给出过颠覆性的解读,将传统文本化为新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作为戏剧电影,不可能在内容上对传统有太大改动,但却为传统戏剧的电影化竖起了一座高山。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唱段、《青蛇》中的戏曲风格人物造型,都是新兴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汲取。而《白蛇传.情》中,能看到传统艺术对新兴艺术的学习。

电影技术使得场景能自由、自然地转换,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例如白蛇许仙第一次断桥相遇,一个镜头是桥上相依,立即下个镜头就是西湖水中相偎的倒影,又比如许仙和白蛇恩恩爱爱从白天到夜晚赏花赏月,都是借助电脑特效转换背景,时序交替自然过渡,这是传统的舞台所不能传达的。

《白蛇传.情》不仅是用上了电影技术,而且用得非常熟练,转场天衣无缝,剪辑润物无声。这让我想到日本的松竹影业,出品了那么多经典电影,但是在拍摄歌舞伎表演的时候,却没有用上这些电影技巧,机位相对单一,场景切换也缺灵动,甚是可惜。

有的镜头也是取经自电影,“水漫金山”一出中,白蛇舞动水袖对抗和尚围阵,水袖如鼓点精准打击,和《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水袖击鼓那场戏有很多相似之处。

总体来说,《白蛇传.情》的武打、特效都不输给现在许多热播的电视剧。还是“水漫金山”这出,水的质感、力道,美!法海的法力化作黑烟、烈焰,与洪水对峙,水火不容,席卷呼啸之势,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蛇传.情》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是没得说,不整那些花花绿绿的,就抓住水墨风和留白。外景是水墨山水,虚实交融;内景的房间布局线条简洁,道具精美,桌椅门窗都是古典情趣,细节感人,喝茶用的是的汝窑莲花盏,风雅宋。(不过宋代喝的应该是抹茶那种,而不是片中的汤色清亮的西湖龙井。又不过,既然故事是明代定型的,那么用明代家具、和叶片茶也说得通。)

一共有五折戏,每一折中白蛇、青蛇、许仙的服饰随故事情节而变化,和人物性格相得益彰。第四场水漫金山(又来了),白蛇的衣衫上做出了水墨感的蛇纹,隐隐有侠气,真是帅。第五场中许仙的灰色衣衫和背景中的水墨山水宛如一色,令眼睛舒适或可掀起又一阵汉服热潮。

影片的成功也有赖于演员的专业,片中的演员都是科班出身,白素贞饰演者曾小敏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许仙饰演者文汝清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小青饰演者朱红星是广东粤剧院演员,刀马旦,扮相飒美,有点像何赛飞。电影的特写镜头能看到演员的表情细节,比舞台表演更考验演员,虽然是戏剧,但演员的表情处理并不夸张,反而很细腻,特别是许仙,能通过微表情看出他心中的暗涌。

《白蛇传.情》已经获得了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以及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创作团队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虽然这还不算什么大奖项,但只要踏出了第一步,相信今后的戏剧电影会有更大的成就,传统艺术这个巨大的宝藏,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而现代电影技术,也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一句,赶快去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