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官渡之战是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最为关键的一战,此战之后,强弱之势开始转变,袁绍再也不具备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官渡之战也是被公认的,曹操击垮袁绍的最后一战,大家的印象中,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病死了,但是大家不要忽略的是,官渡之战是在建安五年末打完的,可是袁绍是在建安七年五月才病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一年半的时间,期间袁绍还平定了冀州的叛乱,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发生过一次相对重要的军事对决,也就是仓亭之战,可是历史记载上很简略,简略到,仓亭之战是虚构的一样,可是个人感觉,仓亭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延续,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两次战役中曹操取胜,这才令袁绍集团没有能力再次集结兵力主动进攻曹操集团,曹操在此战之后才慢慢掌握局势的主动权。

官渡之战虽然是曹操取胜,但是袁绍的强大并不是这一仗就彻底打趴下的,曹操也的确需要仓亭之战进一步确立对袁绍的优势,而对于袁绍来说,官渡之战后他还有翻盘的机会,毕竟哪怕是他死后,袁氏集团内部分裂斗争,曹操也是在建安十一年,平定并州后,才算是基本击败袁氏集团,《幽州刺史议》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赡核,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

如果没有仓亭之战的话,放任袁绍休养蓄积实力,幽州冀州都是出精兵的地方,而且曹操也不能真的把希望放在袁绍病死这件事上,所以总的来说,仓亭之战有发生的必要条件,袁绍想要通过此战止损,而曹操则希望通过此战更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优势。

首先官渡之战袁绍一方辎重损失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当时袁军规模在10万左右,加上又是袁绍针对曹操最强势的一波进攻,必然集结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而官渡之战袁绍败退,将士能够逃回去就不错了,军械辎重能够带回去的不多,不过坐拥四州的袁氏集团,只要休养几年,这些是可以恢复的。

最主要的还是兵力到底折损多少。

《献帝起居注》公上言……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馀级,辎重财物巨亿。

《后汉书.袁绍传》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三国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历史记载中提到官渡之战袁绍兵力损失的,一般是被杀了7、8万,而且还有不少人是被坑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时在《三国志.国渊传》中也明确提及了,以往的战事结束后,上报的时候都习惯以一为十,也就是明明歼敌一人,但是落到纸面上就是10个人了,以此来鼓舞己方军心,提升己方的士气。

所以说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一方做出的战后统计,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虚报。

可以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退,兵力损失主要在于两点,一个是淳于琼率领的护送粮道大军,这支军队被曹操亲率部队所击溃,另外一个是张郃高览率部投降。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

《三国志.张郃传》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有关张郃高览的投降记载是略有不同的,一种说法是淳于琼先败 ,导致袁绍大军崩溃,张郃害怕回去后受到责罚,所以当时还在攻打曹军大营的张郃高览选择率部投降,另外一种说法是张郃高览先投降,之后袁绍大军崩溃,乍一看有点像张郃高览投降的缘故。不管怎么说,这一部分袁军是实打实的损失,基本上不会回去几个人。

一场大战的胜利极大的稳固了曹操在朝野的掌控力,南阳张绣的归降和击败盘踞在汝南的刘备势力使得曹操周边再无后顾之忧,袁绍大将张郃高览的投诚更是使得曹操如虎添翼;屯田令的效果也在一步步显现出来,这为曹操打下了统一北方的经济基础;这一切都说明曹操的实力在一步步增强,和袁氏的实力差距在一步步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个有点虚,但可能还真是原因之一,这里有两个方面:首先,当时汉室虽然衰微,但是心向汉室和汉献帝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加上曹操奉行的是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所以支持代表汉室的曹操还是占了多数;其次,和袁氏本身有关,袁氏在河北征收的赋税比较重,特别是袁谭治下的青州,本来青州就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后来又经过公孙瓒和袁绍的征战不休民间早已苦不堪言,“州遂萧条,悉为丘墟”;可是袁谭拿下青州后穷兵黩武四处掳掠兵丁,《九州春秋》记载:“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仍至于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邑有万户者著籍不盈数百。”,这一切都使得袁氏渐渐丧失了在河北的民心和统治基础。

袁氏的败亡始于袁绍之死,袁氏内乱和自己的不争气以及对手曹操实力的增强,加上曹操代表的又是汉室,这一切才使得官渡之战后袁氏虽然实力尚存,坐拥四州之地最终还是败于曹操之手,虽然如此曹操还是花了近七年的时间才彻底平定河北之地统一北方,可见如果袁绍不死还真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