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不见》

诸葛亮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这一生都在为了国家事业而鞠躬尽瘁,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刘表和孙吴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可是诸葛亮都没有为他们二人效力,而是远离世俗,过着清贫的日子,也从来没有为了名利而随意出山,他在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等待一个与他志同道合,一起实现伟大理想抱负的贤明君主,在做了蜀国的丞相以后,诸葛亮仍然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在临终前,还将自己的家产全数汇报给了刘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在写给儿子《诫子书》中也告诫儿子不要注重物质和名利,要做一个有抱负、精神高尚的人。淡泊名利是一种超高的精神境界,如今的时代越发的重视物质,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们都说读书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许多公司在招聘人员的时候,首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人的学历,还有一些企业明确表示有严格的学历要求,可是,居然有人考上了北大,却选择转学去读技校,9年后表示没有后悔。

社会竞争非常激烈,高考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一场人才选拔比赛,这场考试是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学子证明自己的机会,不论是家境优越,还是来自贫苦家庭,我们都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每年的6月是上千万考生最重要的时刻,大家都想上名校,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拥有更好的软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使人终生受益,可是往往能够考上名校只占少数,能够上清华北大的全国也只有几千人,都是每个省份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家里或者学校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可能都要放烟花庆祝,而这些学生也都是大家所羡慕的对象,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可是也有例外,有一个叫做周浩的考生,他在2008年参加了高考,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能够考上好的学校一直都努力学习,对于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完美的规划,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对他的期望都很高,而他也不负众望,高考取得了660多分的优异成绩,位于整个青海省的理科前五名,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周浩的成绩在当时来说报考全国任何一所大学都没什么问题,他自己最喜欢的与机械相关的专业,所以他的第一志愿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一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父母觉得他的分数可以去清华北大这种更好的学校,在家人的激烈讨论下,最终周浩也听从的父母的安排,报志愿时填了北京大学并被成功录取,周浩在同年9月到北京大学正式报到,他所进的是国内最著名的科研人员培养院系。

但是周浩在这过的并不开心,他觉得每天的功课和研究都特别枯燥乏味,因为他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只是在父母的意愿下被迫选择,他更想去做与机械相关的事情,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让一个人去做他讨厌的事情,不但会十分痛苦,最终取得的成果也不会很高,周浩深知如果再这样下去,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郁闷的漩涡,他必须转学机械专业,可是在北大转系是十分困难的,周浩一度陷入了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休学一年,在办理了休学手续之后,他独自一个人去了深圳,在这一年中,他在机械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认为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虽然从事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这样的工作会让他止步不前,学习不到更加先进和有用的机械知识,于是他的内心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去上注重实践经验的技校,他选择的是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周浩在与家人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之后,父母也对此表示理解。

结语

在入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后才证明周浩的选择是正确的,每天都精神满满地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虽然这所技校无论在知名度还是任何方面都比不上北大,可是周浩在这了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周浩也表示自己还会努力深造,毕竟学无止境。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九年,当有人问到周浩的心境和感受时,他说从未后悔,我们也能看到周浩的坚定,他并不在乎北大学生的身份,如果当年继续选择在北大读书,可能就不会有如今的周浩。可见兴趣和梦想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参考文献:

《不见》

《诫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