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中国南方的古村落实在有意思,居住在同一村中的人大多为同一姓氏,人们走在村中都为同姓,想必会格外亲切吧。其实在古时,由于劳作、战乱等原因,人们多以氏族为单位居住,虽然社会发展到现在,人口流动加强,人们的群居观念慢慢消逝,但在南方,依然保持着一村一姓氏的村子却大有人在,比如江西的寒信古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信古村位于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毗邻梅江,是个以箫氏为主要人口的村子,赣南四分之一的箫氏都居住在这里。在这座村子中,各式各样的箫氏祠堂占了古建筑的一多半。

寒信村形成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这里曾是赣州东部六县水路航运的必经之处,因此村内的历史遗迹,除了众多祠堂外,还有古码头。自古以来,但凡有码头的地方大都是商业繁华、人口兴旺之地,也多是有过辉煌历史的地方。韩信古村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村有新意,一座座老宅祠堂与新农村新屋相映成趣,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走在村中,美好的景色和充满时间味道的建筑如一壶久远的老茶,令人遐想回味。

虽然村子不大,却保存下来大大小小祠堂16座,从南方这些古村林立的祠堂中,总能让人格外感受到家族的重要和血脉相连的亲缘感。

这些祠堂外表各异,但整体都为青砖灰瓦和“穿斗式”木架结构。走进祠堂内,石雕、砖雕、木雕、彩绘等做装饰,由于年代久远,有些雕刻或许已经破损,有些彩绘或许已经模糊,却依然给人精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村代表着历史,自然也会让人将它们同“破旧”的感受连接。然而“破”和“旧”却迥然不同。经过村中修旧如旧的整修,那些依然完好的青砖马头墙瓦房,那些在蓝天白云下伫立的祠堂,旧归旧,却丝毫没有“破”的感觉。

古朴庄重的祠堂透着浓浓的历史古韵。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祠堂是执行家礼最重要的场所。这种明显带着家族标记的建筑最初是名门望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宗族观念逐渐普及,普通老百姓也开始意识并重视家族身份,祠堂才“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座座出现在村落中。

村内规模最大,也最醒目的是昭示开基始祖不朽功绩的“寿六公祠”。

据说寒信村的开基祖肖寿六往北面溯贡水巡游至寒信峡,被这里绝佳的地势和秀美的风光所吸引,便携家眷来此定居。村子才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中的水府庙不大,对于当地人来说,每年农历7月24日的寒信水府庙会却是一年里最热闹的庙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远近闻名。庙会当日,远远近近的人们云集村内,走亲访友、游神、放鞭炮。水府庙香烟袅袅,戏台高唱,祠堂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程度不熟年节气氛。

祠堂、庙会,都是寒信古村的特点,但村子的出名,还因为一个有些伤感的传说。传说风水大师杨救贫为当时赣州刺史卢光稠寻得一块天子地后,卢王怕别人也得到,就在其吃饭时下了毒,杨救贫船开到寒信古村时毒发身亡,与寒信峡紧紧相连的药口坝就是杨救贫的灵魂归处。

高空俯瞰寒信古村,梅水一路向前,两岸青山相对,远处雾霭弥漫,村中建筑比肩接踵,在青山秀水中透着家的安宁。(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