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点击“关注”,每天一篇,猫叔陪你聊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看了一天关于黄河石林越野赛的消息,心情无比沉重。

这场举办于5月22日甘肃白银的越野赛,一下就带走了21条鲜活的生命,其中还包括了多名越野圈的资深高手。

他们不是因为路遇悬崖失足掉落,而是因为突遇极端的恶劣天气而造成失温,一个个倒在了寒风中。

其中,最让大家熟悉的,是马拉松名将梁晶。虽然有个略显女性化的名字,但他确是马拉松圈子里当之无愧的大神,也是一个有着丰富越野经验的老马拉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出生于池州农村的梁晶,是合肥跑步圈里的名人,也是中国数项百公里跑步、24小时跑步的纪录保持者。合肥比较早的马拉松爱好者,很多在他还不出名的时候就认识他了。

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性格坚韧、耐力好、能吃苦、不愿轻易放弃。所以在跑友圈里,有“梁神”的称号,除了过硬的技术外,更多的是不少马拉松爱好者,把他视为激励自己的精神偶像。

可就是这样一个擅长长距离跑和越野跑的人,却和其他20名参赛者一样,不幸倒在了这次黄河石林越野赛的途中。

按理说,曾参加过欧洲最高难度阿尔卑斯山越野赛,跑过多座雪山,也曾在国内的新疆大沙漠里跑过“八百里流沙”的梁晶,对跑步途中坏境的适应能力是比一般人强的,但这次幸运之神却没有眷顾他,他倒在了自己曾三次夺冠的地方。

这天到底发生了什么?经验老道的梁晶为何没能幸免?也许从梁晶遇难的角度,我们更能了解这场越野赛到底有多“凶险”。

02

梁晶遇难时,只有31岁,正处于跑步的巅峰时期。

当天,他和其他选手一样,轻装上阵,没有随身携带冲锋衣和保暖衣等物品。因为5月的白银,已经进入夏季,干燥少雨是这里气候的主旋律。

在前一天晚上大家开会的时候,整个准备工作,也是按照防晒、防中暑和防紫外线来部署的,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把这些装备放在了主办方的车上,主办方会把每个人的保暖物质拉到了不同的打卡点。

这都是按照每个参赛队员的意愿,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与时速,来预估晚上能到达的打卡点,以免早晚温差过大,自己没有御寒的衣物。

按照梁晶之前的参赛成绩,他大概可以在10~12个小时完成。早上9点开始的比赛,晚上8点左右基本就能到达终点。

所以,他就把保暖物资放在了后面的打卡点里。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前三次没有出现过的极端天气,却在这一次出现了。

根据参赛者“流落南方”在社交平台上的自诉,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天气到底有多糟糕:

9点整比赛的时候,风力就有增无减。在一个长下坡,有不少人的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从起点到CP1的这段路,因为在景区内,很多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所以还好。但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可还没到CP2,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过了CP2之后,天气就变得恶劣了。首先是逆风,风力已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很疼,视线也严重受到了影响。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也在这一段,因为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要爬升1000米。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也越低。

也是在这里,他看到了第一个下山准备退赛的人,当时他心里还想,就这样放弃了?

但看看自己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全身都湿透了,被风吹得根本站不住,冷得受不了的他,只好在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了保温毯裹在身上。

说是保温毯,其实就是一块锡箔纸,在这样大风大雨的天气,根本没有什么用,不少人的毯子一拿出来就被吹飞了。

但“流落南方”还是坚持戴着一副无指手套,拿着登山杖往上走。结果手冻得受不了,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他只好把手含在嘴里,还是没有反应,反而舌头也越来越冰凉。

他马上下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到了失温的边缘,所以果断决定退赛,往山下走。

也正因为他的这个决定,最终让他脱离了险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但跑在第一梯队的梁晶和其他的参赛者,却没有这么幸运。

梁晶的好朋友李玉阳说,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不了解马拉松的人可能会说梁晶这样有经验的运动员,应该能准确预估形势及时折返,但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在马拉松的整个比赛途中,因为距离长,突发的状况也会特别多,比如下雨、冰雹、迷路都是经常会遇到的。有时很多专业运动员在淋很长时间的雨后,依然会照样跑,都不会因为一点小雨而放弃。

所以他觉得,特别是像梁晶这样的老马拉松运动员,更不会因为刮点风和下点雨就放弃。

也许这就是悲剧的开始。

梁晶作为第一梯队的参赛者,肯定比其他参赛者跑在了前面,所以上山的路跑得更远、更深,面临突然的冰雨和降温天气,更不容易撤下来,才导致了身体失温,最后失去了意识,倒在了马拉松的路上。

说实话,从梁晶的遇难到“流落南方”的自述,还包括很多参赛人员的采访,看完后相信每个人的心情都会久久不能平静。

除了对这21条生命的惋惜,更多的会让我们思考:难道这么重大的马拉松事故,仅仅是因为恶劣的天气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04

首先,在线路的设计上。

这次黄河石林越野赛的路线是一个环形,参赛者将围绕景区跑一圈再回到起点,总长100公里左右。

但它又不同于平时的城市马拉松,它是山地马拉松,选手们在离开景区后就要开始爬升。

整条跑道有2000米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500米左右,人体就会出现高原反应。

所以这次赛事的强度,可想而知。

赛事的第一段路和第二段路都还好,第一段是一个大下坡,第二段也相对平缓,难度就在第三段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段路要爬一座高山,海拔会升到1000米,而且山体是由石头和泥沙组成,连摩托车都开不上去,选手只能手脚攀爬。

也正因为这样冒险的路段,才让极端天气到来时,成为了死亡之路。

其次,最危险的路却没有设置一个补给站。

因为这段路的“特殊性”,所以组委会在这段路上没有设置任何补给,这也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

暴露的山体,更让选手们无处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想退赛就要么往山下走,要么坚持到第四段路。

这也让如果遇到不可抗因素时,伤亡程度会成倍地增加。

所以当第一批返回酒店的退赛人员,在群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不少人在不同的地点呼救,不断有遇难者的照片传来,有些人因为被大风吹倒磕破了脑袋一直流血,有些人已经口吐白沫,还有些人已经意识模糊,叫名字都没有任何反应……

但因为没有设置补给站,没有设置应急措施,没有志愿者,连摩托车都上不来,再加上极端的天气,他们只能在狂风暴雨中无助和绝望。

最后,应急措施太薄弱。

一般当发生这样重大的突发事件时,主办方既然没有设置补给点,那面对重大事故的应急措施就很考验能力了。

但从“流落南方”的叙述中,他说,当时他撤下来的时候,还有大部分的选手在上山。直到他撤到山腰的时候,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才指引他到了一个小木屋。

他一路上,看到有若干的选手倒在地上一动不动,还听说有个六十多岁的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队员尽快上去施救。

好在他终于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选手,嘴唇红润应该没有大碍。但面对山上的情况,仅有的几名蓝天队员也无能为力,只能一直通过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撤下来的选手,每个人眼睛都是红的,因为看到路边躺着的人,自己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因为自己都保不住自己。

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山下才上来一个救援人员,对小木屋撤下来的选手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就自己走下山从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还要继续等待救援。

从这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组委会的应急措施是多么的薄弱,也许觉得前三届都没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想节约开支。

但就是因为这样的准备不充分,才让这件事的伤亡如此的惨重。成为中国马拉松赛事中,最严重的遇难事故。

纵观这件事的背后,也许有天灾的因素,但如果主办方与承办方能在线路上规划上更加的完善,能够提前在最危险的路段设置补给并配备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在应急方面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我想这样惨烈的伤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如果”!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应该认怂。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猫叔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