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村淋滩的“红军糖”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4期

文/本刊记者 张霄

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留下印迹最多的省份。红军转战贵州,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也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段红色情缘跨越80多年,直到今天,贵州省习水县淋滩村的“红军糖”就见证和承载了这段红色情缘。

红糖里的红色故事

淋滩村位于贵州省习水县隆兴镇西北部,海拔在200米到600米之间,境内无霜期长,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早在100多年前,这个小山村就开始种植甘蔗,熬制红糖,是个名副其实的“甜村”。红糖不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了淋滩人的温饱问题,更蕴含着一段红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淋滩红军党支部旧址

“四渡赤水”让我们领略到红军的革命激情和英勇无畏,赤水河就流经淋滩村全境。

1935年冬末春初,红军经历四渡赤水战役后,69个伤病员流落在川黔边境,一路辗转到达淋滩村。当地村民见红军战士伤病缠身,饥寒交迫,便自发组织收留、医治伤员。因淋滩红糖营养丰富,有利于伤员的康复,村民便砍下自家的甘蔗熬制红糖,还拿出家中珍藏的鸡蛋,为他们补充营养。自此,村民就将当地的红糖称作“红军糖”。

在淋滩村民的精心呵护下,部分红军伤员很快痊愈并顺利归队,未能归队的则留在当地,成立了淋滩红军地下党支部。这些人又陆续救助了更多红军伤员。淋滩村老街附近,赤水河畔至今还立有红军四渡赤水的纪念碑。

据了解,当年红军离开贵州后,许多流落在赤水河两岸川黔边区一带的红军伤病员,遭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杀害。为了保护红军,当时的淋滩人先后收留红军伤病员上百人,并请人帮他们疗伤。1938年5月,四川古蔺地下党特支书记熊少阳等人在掌握绝对可靠的情报后,召集留在淋滩的红军党员刘清华、杨泰山、宋加通等人开会,宣布恢复和接上组织关系,成立中共地下党淋滩红军支部。

2018年7月,当年淋滩红军党支部的老宅遗址被贵州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宅的主人宋加通已于多年前去世,但他的小儿子宋光平至今仍住在这栋民宅里,继承着父亲的遗志,也坚守着对红军的那份信仰。

百年传承的淋滩红糖

淋滩红糖制作讲究,要经过选材、回糖、榨汁、过滤、开泡、赶水、摇瓢、打砂、沉淀、成型10道工序,每一步都精益求精。除了熬制红糖的第一步甘蔗榨汁用高效的机器取代人工外,其他步骤依旧采用人工,坚持传统熬制工艺。

淋滩红糖

熬制红糖需要8口锅由大到小一字排开,一个灶孔烧火,甘蔗汁从第一口锅“赶”到最后一口锅。整个过程火不能灭、锅不能干,熬制到最后一口锅,红糖才算是完成。

淋滩的红糖传承了祖宗的老手艺,看似简单的过程,考验着熬糖师傅的眼力、手力。从新鲜的甘蔗汁到浓稠度刚刚好的浆状,几十分钟一锅,能熬出形如沙、色如蜜的红糖,其中的功夫考究可想而知。现在淋滩村真正称得上“糖师”的手工熬糖人只有十多位,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淋滩红糖一年只熬制2个月,只做鲜榨糖,不做回炉糖。今年已经72岁的刘光政,是健在的少数老糖师之一,如今依旧在村里指导熬制红糖。从14岁到72岁,58年的光阴中,红糖带给他的是甜蜜的回忆、甜蜜的生活。如今,刘光政已带出20多名徒弟,皆是当地有名的熬糖师傅。几十年来,他一直告诫村民:不能坏了规矩,更不能坏了淋滩红糖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在熬制红糖

也许是老一辈的言传身教,淋滩人对红糖的品质珍惜如命。熬制红糖,绝不放任何添加剂,就连种植甘蔗,也不施农药。谈到淋滩村群众对淋滩红糖和红糖产业的热爱,淋滩村党支部书记赵伟自豪地说:“我们村小到十三四岁,大到七八十岁都会熬制红糖,他们都在努力发展红糖产业。红糖是老一辈人半辈子的谋生养家产业,他们爱红糖,希望能把红糖产业发展壮大,给子孙留下一份保障。”

红糖里的脱贫梦

“红军糖”是淋滩村厚重的红色文化,也是淋滩村脱贫致富的关键。2019年6月,淋滩红糖制作技艺被确定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红糖制作已成为淋滩村的主导产业,有效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淋滩的甘蔗地

过去,淋滩村群众多数都在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尽管家家有甘蔗,可一年到头,用土灶熬制红糖换来的微薄收入也只够维持基本生活。因为贫穷,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2016年,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从淋滩村穿过,一个驿站修建在村中央,原本交通闭塞的小村,一下变成了旅游集散地。经过考察调研,淋滩村决定发展红糖产业。镇、村组织考察组赶赴黔西南州望谟县考察,引进优质甘蔗,建起甘蔗示范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让资金变成“股金”,让村民变成“股民”。到2020年底,淋滩村有近400户村民种植甘蔗。现在保持1000亩的规模,村里还办起1家红糖厂,6家小作坊,吸引了4户返乡人员和大户经营红糖。红糖年产量达450余吨,淋滩村凡是参加红糖产业的农户户均增加收入1万余元。

淋滩村还以集体经济的形式建起贵州省习水县淋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带动农户种植甘蔗,发展红糖产业。当地政府和县电商平台也为淋滩红糖做线上宣传、引流销售,并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淋滩红糖文化节。淋滩村党总支也搜集整理了很多关于红糖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历史素材,通过淋滩红糖文化节,向外界推介红糖特色产品,传承制糖工艺;讲好“红糖”和“红军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深义。

村民在制作红糖

关于淋滩村的发展,赵书记说:“村两委希望淋滩村未来越来越好,我们正在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未来五年,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把淋滩村集体经济产业做到一千万以上,让所有淋滩人都能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小小一块“红军糖”,承载了淋滩人和红军的浓浓军民鱼水情,见证了淋滩人脱贫梦的实现。未来,这块“红军糖”还会继续传播甜村淋滩的红色文化和甜蜜的红火日子。

终审:蔺玉红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刘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