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声明,我首先是东北人,然后是吉林人,最后才是长春人,东北永远一家亲,除非你不认可,觉得我吉林落后,这没关系,但无论什么时候,我出到外地,都会优先说自己是个东北人,其次是吉林人,再其次才是长春人。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吹嘘长春,只是希望更多人能正面的看待长春这座城市。

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家乡长春,也变成了一个被热议的对象,在这个网络时代大爆发的年代,终于有了我长春的身影。尤其是去年的GDP超越了沈阳过后,越来越多人把矛头指向了长春,觉得长春是靠着吞并公主岭才取得这样一个成就,更多人把矛头指向一汽,包括长春很多本地人都说,长春就是靠着一汽才有了今天的经济体量,我们把问题留着,好好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春

一、 东北F4城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从2000年开始,东北经济总量最大的四座城市分别是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长春作为吉林省会,GDP一直在东北F4中垫底。也是十五个副省级市当中的倒数位置,此时长春早已没了当初伪都和直辖市的样子。

进入2010年代后,沈阳和大连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呈现出双雄争霸的局面,逐渐拉开与哈尔滨、长春第二梯队的差距。此时的长春,依旧是F4中的倒数第一,那时的长春也从未受到过任何关注,因为都觉得长春是一座可有可无的城市。

直到2016年,辽宁经济再度下滑,受此影响,沈阳和大连的GDP大幅缩水,长春经济在此期间保持增长,早在2017年,长春的GDP就已经超越了沈阳。所以说长春靠合并公主岭超越沈阳的,请了解一下,东北F4近五年的GDP。2017年长春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无论你承认与否,数据都在这。);2018年长春GDP超越哈尔滨,一举改写东北四大城市格局,不再是数第一,并且和大连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这时肯定有人跳出来拿长春一汽说事了,首先一汽是建国之后就设立在长春的,一汽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身为承载他的城市,本就应该有这份荣耀,而那时的沈阳更被称为东方鲁尔,显而易见。沈阳才是真正的大哥,地位和实力,都不是长春这种城市可以比拟的,东北三省本就是发展工业的城市,只不过是长春有了一个更闪耀更容易被记住的名字,所以就显得整个长春都被一汽照耀着,但实际上一汽只有20万的员工,而长春有800万人,如果单靠一汽来撑长春的经济,是不是把其他780万人不当人了?

曾经的投资不过山海关,在长春现在早都已经没了身影,我来告诉你长春除了一汽,到底还有什么。

2013年后,长春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加持: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东北唯一城市)。这些政策无疑是针对长春的,而且这只是国家针对长春的,还有华为等大型企业在长春投资等等。无论怎么说你都要承认,长春才是东北之中,国家物流枢纽就是铁一般的证据,如果东北振兴,绝对不可能绕过的就是长春。

长春的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汽车,但除了汽车之外,长春还有光电、轨道交通、生物医药产业,最近正流行接种新冠疫苗,而在这其中,长春生物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并且光电轨道交通这类的产业,都是呈集群式的发展,所以说长春只靠一汽的,请收起你的无知。

再说一下长春合并公主岭,武汉三镇合并怎么没人说?济南合并莱芜怎么没人说?成都合并简阳怎么没人说?而且合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相信国家的眼光一定比个人高,公主岭跟着长春,也会比跟着四平更有发展。这时又会有人拿长春的首位度说话,说长春首位度过高,一直在吸周围小弟的血,我想说我们吉林省是一个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小城,和辽宁黑龙江都没有可比性,如果不发展出一个强大省会,人才只能外流,只是长春现在还不够强大,没有做到反哺,相比武汉成都,虽然没有长春这般首位度,但那也是建立在,湖北四川人口基数上的,一个武汉加一个成都,人口总数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吉林省。所以数据可想而知。

下面这张图是东北四大城市GDP的对比,铁一般的数据在这,长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逆袭。而辽宁黑龙江也同样实现了经济的负增长,这不是合并一个公主岭能解决的。

来源网络

再来看一下更直观的数据,长春市2020年六月合并公主岭,而此数据为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无论怎么比,长春都是上升的态势,就算不增加公主岭的GDP,长春也依旧优势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长春的地理位置逐渐发挥着作用

事实上,长春作为东北地理几何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年日本侵略者之所以把满洲国首都定在长春,正是看重其战略地位。虽然这是一件耻辱的事,但还是可以看出,长春在东北的地位的。

北边的哈尔滨临近俄罗斯,战略纵深小,安全风险太大;南部的大连,偏居辽南一隅,对东北腹地辐射有限。

而长春,地理位置适中,进可攻,退可守,且兼具海运优势,通过南满铁路快速直达港口,通达日韩。

改革开放后,海运时代和人口红利期来临,由于吉林全省人口总量、经济总量一直不敌辽宁和黑龙江,间接导致长春竞争力的弱势。

如今,内循环时代下,陆权时代再次回归;与此同时,东北进入到了人口外流、老龄化的时代。这就意味着,此前辽宁和黑龙江具备的相对优势都已丧失,东北区域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这也才是黑龙江和辽宁经济不增反而下降的重要原因,找其他借口可以搪塞一时,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曾经的沈阳大连哈尔滨是怎样的地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如今长春成了东北F4中的主角,就有很多人不爽,觉得长春不配。觉得长春就应该是那个不起眼的小弟,就一定要拿着几十年前的眼光看待长春这座城市,就觉得长春一定一定永远永远都要做小弟。

我们首先比较一下四大城市的最新的定位。首先是黑龙江,黑龙江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商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在我国强调自力更生、粮食自足的今天,黑龙江产粮大省地位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2016年后,国家对黑龙江、哈尔滨的最新定位就是大粮仓,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已经出局,未来将专注新型农业化建设,突出农业功能。

再来看看辽宁具体来看,大连偏居一隅,加上计划单列市身份,财税缴不上纳,这注定其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而沈阳虽是现在东北地区的中心,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沈阳目前经济增长乏力,困局在于其重化工等传统工业比重过大,新经济发展不足。不得不承认,沈阳是东北的大哥,以前是,现在也是,这不是GDP超了沈阳一点点的长春能比拟的,辽老大的余威仍在,但转型是每个城市都需要跨出的一步。谁也不会一直是大哥。

吉林这几年转型相当成功,新经济产业异军突起。从2016年开始,吉林的经济增速就已跃居东北三省之首;2020年前三季度,吉林的经济增速更在东北地区率先转正,说长春合并公主岭实现增长的也可以看一下,这是吉林省的转正,不是长春市的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7月,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临空经济示范区。种种迹象表明,在内循环时代下,长春的地位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具体可以参考上海临空示范区带来的影响,当然了长春不可与上海同日而语,但政策的力度远大于一座城市的努力,总而言之,结果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说真话。

来源网络

三、长春与沈阳的国中城市竞争

沈阳长春也是抽出一部分精力放到了国中城市的竞争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经济地位快速上升的长春有没有可能冲击国家中心城市,实际上长春在合并公主岭市后,已具备冲击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这也就是长春为什么吸血,并且可以得到国家支持的原因。

相对于沈阳,这里讲讲长春三大相对优势。我不是说沈阳没优势,沈阳的优势其实是远远大于长春的,然而针对长春,我也觉得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才做总结,虽然我是长春人,但很理性的知道,沈阳曾经的地位仅次于直辖市,城建水平更是国家的前几位,后起之秀长春,还远不可和沈阳同日而语。

其一、强省会战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实施强省会战略显得愈发重要。2020年,长春经济总量占吉林比重接近54%,人口占全省比重近32%。

吉林在做大做强长春的背后,抓住了新一轮区域发展的先机,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发挥长春的马太效应,提升吉林的经济话语权。吉林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因为吉林的地位从古到今都是这般。而长春是吉林唯一的牌面,如果不做强省会战略,那吉林再也找不到其他出路了。(这里就不说珲春那种不太可能实现的后话了。)

其二、产业优势。双循环背景下,生物医药、5G、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产业体系上,长春抓住了新产业的变迁,已形成生物医药、轨道交通、光电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沈阳很强,但产业过于老化,这也是一个该重视的问题,长春和沈阳,就像深圳与上海,差距肯定是有的,但是在现在看来,未来是属于新兴产业的。

其中,长春已建成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其中疫苗产量占据全国六分之一;另外长春的中车长春轨道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基地,占据全国不小的市场份额。

其三、大学与城市的互动。东北四大副省级城市均有丰富的高校资源,相比于其他三座城市,长春的高校科研力量很好的反哺了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

比如,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已成为推动长春光学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此外吉林大学、吉林中医中药研究院也成为长春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创新研发基地等等。

身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正逐步感受着我们国家复兴之路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身为一个吉林人,也正逐步感受我的家乡在受着变化,吉林身为一个内陆省份,又没有很重要的地位,需要自己实现经济转型,需要自己突破地缘障碍,还需要避开那些嘲讽的嘴脸。事实证明,城市和家庭一样,没人愿意看你好,更多的,只是想看你的笑话。

我大学而今,走过中国大大小小近80座城市,我不得不承认吉林的落后,甚至还在外人口中听到了长春是一座绿化很差的城市,长春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居然也能称为绿化很差城市。我庆幸的是,我能比他多走一走,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能认清长春在中国的地位,但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推介我的家乡长春,因为无论怎样,那都是我赖以生存的家,通过我的努力,实现了一小部分人对长春的改观。希望所有人在笑谈长春的同时,也能认可长春的努力,长春注定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也可能会一直成为那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但丝毫不影响这座城市背的有一群爱他感恩他的人。

希望你能来长春看一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