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13:07分,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逝世,举国为之哀悼,山河为之变色。当我在新闻上看到这则消息并为之唏嘘时,5岁的女儿问我:“袁隆平是谁?”

他是谁,他是新中国的衣食父母,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吃饭问题,堪称当代的“神农”。没有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衣食无忧,尤其是在人口大国的背景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小时候的袁隆平一直在城市生活,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老师,从不为生计发愁。但是父母悲天悯人的同情和善良,让小小年纪的袁隆平就对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深有感触,也立志学农成为农业科学家。

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走进了重庆相辉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前身),踏上了水稻杂交之旅的征程。在一次次的失败与希望之间,他终于实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成功。这一壮举,不仅养活了中国人,还解决了全世界的粮食危机,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

今天,他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万千群众自发送行。他能赢得如此的爱戴,离不开他对理想的执着,离不开他造福全人类的善念,更离不开他父母的托举和引导。

那袁隆平的父母又是怎样的父母?他们是如何把一个稚儿教导成胸怀天下的“米神”?吴雪琴先生的《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或许可以给我们解惑,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一窥为人父母的奥妙,学习如何做一对称职的父母。

1、母亲用故事和知识充盈了孩子的心灵,塑造了孩子的一生

袁隆平出生的1930年,虽然时局动荡,人们颠沛流离,甚至饿殍遍野,但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生活还算富裕。但是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腐化小袁隆平,反而在母亲华静女士的引导和教育下,小小年纪的袁隆平成为了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小书虫,也对土地和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任小学老师的华静女士爱读尼采的哲学著作,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爱讲故事。于是,她对年幼的隆平进行英语启蒙,让他可以在闭塞的环境下通过阅读英文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她用一个个的故事充盈着孩子的头脑,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会了善良、正直、感恩,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幼年的袁隆平捕捉萤火虫玩耍时,母亲告诉他京娘变成萤火虫报恩赵匡胤的故事,让他学会了善良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

当喜爱尼采文字的母亲发现孩子听不懂哲学时,母亲就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播种。她告诉孩子:一只狐狸垂涎雏鸡王国的美食,只能通过饿瘦自己钻进小洞口觅食。但是吃光雏鸡后,它无法出洞,只能再次饿瘦自己才能回到院墙外。

也是在母亲的哲学道理中,袁隆平明白了无欲则刚,从不为外界的名与利所羁绊。虽然有人说他的杂交水稻的专利可以卖1008亿,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一笑置之,还戏称自己是精神首富。刚获得“共和国勋章”,第二天他就回到了田间,还声称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攀高峰。

当孩子们十万个为什么,好奇人是从哪里来的?母亲没有不耐烦,而是用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让孩子知道了黄土地,知道了人类的起源。当母亲带孩子参观神农洞时,她引导孩子们给神农炎帝鞠躬,告诉孩子们神农尝百草、植五谷……为孩子们的内心种下榜样的种子。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正是在母亲的教导和故事中,小小年纪的袁隆平成为了一个爱思考、爱读书、有同情心的孩子。他在母亲的故事中,知道了“土地是生命之源”;知道了勤于耕种,才会有劳动果实;知道了做人要善良;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也在心理种下了大自然的种子。

家庭是塑造孩子品格的第一所学校,母亲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品格和学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母亲不一定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也不一定要是社会精英,但是母亲的品格却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2、父亲的支持和信念,坚定了孩子的一生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出生在书香家庭,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小学校长、铁路局职员,上将秘书,政府教务委员会科长……

虽然父亲为了一大家人常年奔波,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在袁隆平小时候的清晨,父亲会为他们朗诵《论语》。工作之余,父亲的唯一爱好就是看书。书籍不仅丰富了袁隆平的父亲的精神生活,也为袁隆平提供了成长的养料。

如同袁父对孩子所说:“一日不看书,心中有些空洞;两日不看书,心中有些发慌;三日不看书,则哀莫大于心死。”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袁隆平也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哪怕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里,他也一心只读手中的书籍和报纸期刊,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杂交水稻的梦想,从而成功地攻克了两系杂交水稻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政府官员的父亲,在孩子高中毕业后,自然希望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达官显贵,光宗耀祖。但是有主见的袁隆平坚定地告诉父亲,自己的唯一理想就是成为农业科学家。

始料未及的父亲反问孩子:“你只是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

18岁的袁隆平斩钉截铁地告诉父亲:“这世间倘若没有庄稼味儿,而是充斥着铁血味、硝烟味,该是多么可怕!”

虽然有些意外和震惊,但是父亲仍然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报考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也是在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下,袁隆平踏上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探索。

在牛鬼蛇神肆虐的年代,袁隆平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折磨,水稻秧苗总会被无情地摧毁,让他时刻徘徊在磨难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不善言辞的父亲就写信鼓励他,用一封封家书,燃起袁隆平的信念之火;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鼓励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在父亲的支持和信念中,袁隆平平复了自己受伤的心灵,重新踏上了杂交水稻的征程,也成为了一个平静、平淡之人,淡薄名利,一辈子扎根在农田里。

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断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和品行,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作为父亲,或许不能像母亲一样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父亲的力量不容小觑。他们用榜样的力量,影响着孩子们;他们用勇敢和坚强,教会了孩子无畏;他们用宽广的胸怀,教会了孩子善良和无私;他们用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教会了孩子积极向前、无畏挑战。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书中讲道:“母亲代表着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爱,更离不开父亲的看见。父母分工不同,母亲较为感性,父亲较为理性,但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正是因为袁隆平先生的母亲的爱与浇灌,父亲的支持和信念,才滋养了袁隆平先生的一生,让他在暴风雨中不畏挑战和困难,在一次次失败与希望之中砥砺前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成功,让所有人都远离了饥饿,迎来了精神生活的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