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房子代表着人生进阶的象征,例如从一个人到2个人,从2个人到3个人,这就是一个成年人责任的象征。仅从这一点来看,每个人都是刚需群体,一旦面临年龄压力,买房似乎成为必然的选择题。也许正是这一股市场预期的存在,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城市经济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毫不客气地说市场短期内并不存在天花板。其次在政策加持下,买房已然成为另一种投资途径的方式,仅从回报率来看,无论是4年小周期10年大周期来看,房价几乎不存在大幅度下跌的案例,其次超过80%的城市房价率先上涨,成为吸引外部人群的市场风向。也就是说贬值风险和增值空间远远大于传统的理财项目,买房赚钱已然成为一种投资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何要强调这一股市场预期?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其主导作用开始超出供需关系,从数据上来看,在经历20年快速发展,我国房价从最初的不足2000元上涨至如今的10300元,表面涨幅看似仅才5倍,但介于我国特殊的城市群格局,超过20个城市房价涨幅突破10倍。而在这赤裸裸的数据背后,老百姓居民收入并未发生变化。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里指的是消费力而不是收入,收入指的是纯收入,例如过去月工资10元,现在10000元,可是在物价的折射效应下,其消费力并不会相差太多。说白了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全款买房,10年前你买不起房子,10年后大概率依然还买不去房子。

当看到这里时,不少人抱有疑问,那就是房地产经济的底层逻辑就是实体经济,房价的高低取决于当地消费水平,众所周知这就是成正比关系。此时一个关键性问题来了,当经济内循环来临是,请问是保房价还是实体经济?

这个问题看似很尖锐,但不得不说值得大家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何为经济内循环?从宏观因素来看,由于国际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其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不少国家开始降息、印钞票等措施,最直接影响就是人民币汇率受到冲击,那些靠着发债融资企业的整体资金链开始承受压力。但货币中性政策影响下,外部环境国家层面有所主导,相反国内因素更多的就只能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高层曾表态发声,未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建设关键生产环节对外依赖性。从这一系列信号来看,也就是说资金上游开始被锁住,流入楼市的资金只会日益减少,至于如何盘活现有尴尬的供需关系?只能靠各地区的自我求生存。

但市场真的有能力扭转局面吗?消费规模是否能支撑市场预期成为第1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家庭70%的财富都聚集在房产,其次居民杠杆率接近60%。对此毫不客气地说持房者未来20年基本不会再产出大额消费,反观后续购房者,其消费力和预期完全处于倒挂趋势,想买房的有千万人,但有经济实力的人却少之又少。

其次开发商层面发生了一些本质变化,从供给端来看,市场规模呈现两极分化,我国开发商数量虽说破万,但涵盖超70%的市场就是位居前列的大型开发商,靠着庞大的金融杠杆助推整个市场前进。但对于近些年调控的监管目标来看,自身杠杆、住房贷款业务成为各大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接感受就是短期内房贷资格审批较为严格,甚至不排除已经排队放款的人中途中断流程,这一点在最近多地房贷利率普涨趋势也能看出。

客观来讲,保房价还是实体经济?这个问题不少专家给出预测,首先基本逻辑就是房价必然基于一个良好生态的实体经济,从宏观因素来讲,先有实体经济后有高房价,这一点在热点城市得到淋淋尽致的体现,调控加码的目的就是遏制炒房风气、降温市场。基于这一点认知下,楼市将迎来拐点,首当其冲的是三四线城市,是降低房价吸引外地人口进程,还是维持房价保证项目不亏本。对此凭心而论,不管最后选择是哪一个,市场终究比以往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