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馨提示:本文约5200字,配图25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1年5月20日,德军发动代号“水星”的战役行动,对克里特岛实施大规模空降突袭,经过十三个昼夜的激战占领全岛,达成目标。然而,德国人赢得的是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付出了6000余人的伤亡代价,其中大部分是精锐的伞兵,损失之惨以至于希特勒从此禁止任何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克里特之战也因此被称为“德军伞兵的坟墓”。除了伞兵部队之外,德国空军的运输机部队同样在克里特战役中蒙受重创,在这场仓促发动的作战中,德军运输机部队面临的困难和遭受的苦难堪比在地面血战的伞兵,数以百计的Ju 52化为破碎的铝片和燃烧的残骸,被埋葬在这座岛屿的群山碧海之中……

■克里特战役结束后,德军伞兵在墓碑前悼念战友。

“水星”行动

德意联军于1941年4月入侵巴尔干半岛,旨在确保轴心国对东南欧的控制权,掩护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的侧翼。4月底,德军占领希腊陆地部分,英联邦军队及希军残部从海路撤往埃及和克里特岛。从地中海战区的全局而言,马耳他岛的战略价值比克里特岛更高,但在德军战略重心东移苏联的背景下,克里特岛作战获得了优先权。对克里特岛的进攻只有两栖登陆和空降作战两种选择,由于英国地中海舰队依然掌握着岛屿周边的制海权,空降突袭就成为首选方式,已经在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取得成功经验的德军伞兵部队自然担纲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4月27日,占领希腊雅典的德军部队在著名的卫城遗址升起军旗。

“水星”行动将由亚历山大·勒尔大将指挥的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组织实施,库尔特·斯图登特中将的第11航空军负责发起空降突击,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的第8航空军将提供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德军计划投入2.2万兵力,包括1万名伞兵和1.2万名陆军部队,除7000人计划海运抵达外,其余1.5万人都需要利用运输机和滑翔机空降目标,同时部队着陆后的后勤补给也依赖空运,因此“水星”行动实施的首要条件就是集结大量的运输机保证空运行动的进行。为此,德国空军在1941年5月初将运输机部队主力向巴尔干半岛集中,包括第1、2、3特别轰炸机联队的10个运输机大队,总共502架Ju 52和约100架DFS230滑翔机用于此次作战。

■克里特战役的两位指挥者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左)和第8航空军军长冯·里希特霍芬(右)。

即便如此,德军现有的运输机仍然不足以将全部兵力一次性投送到战场,每架Ju 52只能搭载12~13名伞兵,所有运输机一起出动最多只能运送6000人,因此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需要分三个批次才能将1.5万人运抵克里特岛。针对运力不足的状况,结合克里特岛狭长多山的地形特点,德军制定了多波次多点突击的作战方案:空降部队将分为西、中、东三个集团,对马莱迈、干尼亚、罗希诺姆和伊拉克利翁实施突袭,首先夺取当地机场和港口,为后续部队抵达创造条件;在作战首日将实施两波空降,上午由西集团和中集团一部进攻马莱迈和干尼亚,下午由中集团一部和东集团进攻罗希诺姆和伊拉克利翁;次日,集中飞机将第二梯队空运上岛,巩固阵地,扩大攻势,同时运送物资补给,保障作战。

■“水星”行动的进攻计划及克里特战役的作战形势图。

仓促备战

对德国人而言,“水星”行动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时间,因为德军最高统帅部已经确定将在6月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因此巴尔干方向的作战必须在6月之前结束,以免影响对苏作战的准备工作。“水星”行动起初计划在5月15日实施,后来因为物资储备不到位而推迟到5月18日,最后确定在5月20日。就算这样,第11航空军从5月1日接到作战预令,进入戒备状态到作战开始,也只有20天准备时间,不可谓不急迫。不到三周的时间对于筹划如此复杂的作战行动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德军的备战工作难免出现漏洞,特别在情报方面,直到战斗打响德军都未能了解岛上守军的确切实力和布防情况。德军情报部门预计守军至多有1万人,实际上多达4.2万人,这意味着首批着陆的部队将面临1∶3甚至1∶4的绝对劣势,为此后的惨胜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空降部队创建者斯图登特将军在检阅伞兵部队。

运输机部队虽然不必直接参与地面战斗,但在备战阶段相比伞兵部队要面对更多的难题。一部分参战部队此前曾参加巴尔干半岛的作战行动,比如4月26日约200架Ju 52空投了2个伞兵营,试图夺取科林斯运河上的桥梁,然而这次突袭功败垂成,桥梁依然被炸毁了,并对此后“水星”行动的准备造成了阻碍。这些刚结束作战的单位无论人员还是装备都不在最佳状态,亟待休整,一些飞机在超负荷运作后机身和引擎都需要维修。因此,在5月1日接到备战指示后,数百架Ju 52并未飞向希腊南部的前进机场,而是背道而驰,向北返回位于德国、奥地利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的几十处飞机维修基地接受维护保养。在后方单位加班加点地赶工后,有493架Ju 52于5月15日在希腊南部集结待命,其中一些飞机还带着焊痕和补丁。

■科林斯运河及横跨其上的桥梁,德军曾发动空降突袭试图夺取该桥。

当运输机部队风尘仆仆地开赴希腊南部海岸,他们沮丧地发现了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带有铺装跑道的机场已经被轰炸机部队占用了,运输机只能使用设施简陋的土质跑道机场,新开辟的简易机场,或者干脆是平坦的田野和乡间土路!第2特别轰炸机联队联队长吕迪格·冯·海金上校在勘察了位于托波利亚的前进机场后,向上级抱怨道:“那里就是一片沙漠,满载的飞机会被陷住起落架!”德军地勤人员试图将跑道修整得稍微平整些,却制造了新的问题,在干燥的气候下会产生严重的扬尘,每次飞机起降都会激起漫天沙尘,甚至飘扬到近千米的空中,只有等待灰尘散去才能继续起降,这导致两个架次的间隔不会少于17分钟,极大降低了航空作业的效率,也增加了引擎故障率,即便使用消防设备洒水降尘也收效不大,这个问题在整个战役期间都困扰着德国人。

■克里特战役前夕在前线机场集结的德军Ju 52运输机群,注意背景中浓重的沙尘。

除了粗劣的机场条件,更让运输机部队感到头疼的问题是燃料。如此规模的航空作战势必需要大量燃料,按照500架运输机三次往返克里特岛计算,将消耗65万加仑燃料,考虑到备份和其他消耗,至少要储备80万加仑。截至5月17日仍有部分燃料未能运抵,原因在于科林斯运河暂停通航。前文提及英军于4月26日炸毁了运河上的桥梁,残骸落入河中,堵塞了运河航道,从意大利出发的油轮不能通过,又不敢冒险绕行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担心受到英军舰队的拦截,唯有等待。燃料运输的延误是作战时间一再推迟的原因。

■克里特战役准备阶段德军Ju 52运输机在运送燃料。

5月17日,德国海军的潜水员终于清除了桥梁残骸,疏通了运河航道,油轮于次日停靠比雷埃夫斯港,燃料卸下后被装入45加仑的油桶中,用卡车连夜运往前线机场,直到5月19日夜间仍有部分运输机中队还在等待燃料。当运油车队抵达时,距离起飞只剩下几个小时。由于时间紧迫,连在机场待命的伞兵都被动员起来协助加油作业,他们从卡车上卸下油桶,滚到飞机旁,再用手动泵将汽油注入油箱。在整夜忙碌后总算在拂晓前准备就绪,而劳累了一夜的伞兵们只能依靠配发的安非他命药片使自己保持清醒,应付即将揭幕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机场集结待命的Ju 52运输机和DFS230滑翔机,它们即将飞往克里特岛。

飞蛾扑火

5月20日,在晨曦照亮爱琴海之前,希腊南部的各个机场就响起隆隆的引擎声,数百架三发布局的Ju 52开始快速转动螺旋桨,滑向起飞线,身后卷起如云似雾的沙尘。当天晴空万里,微风拂面,十分适合飞行。第8航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清晨时分连续两次空袭了马莱迈和干尼亚,压制英军的高射炮阵地,为后继抵达的运输机群开路。然而,“水星”行动刚开始德军就出师不利,第7航空师师长兼中集团指挥官威廉·苏斯曼中将乘坐的滑翔机因牵引索被意外切断而坠毁在一座小岛上,苏斯曼和他的参谋人员当场殒命,战斗尚未打响,伞兵部队就失去了最高指挥官。

■在飞向克里特岛途中,从一架滑翔机驾驶舱拍摄的Ju 52运输机。

上午8时,德军运输机群犹如一大片快速移动的乌云逼近克里特岛西北海岸,大多数运输机穿过地面防空炮火制造的烟云,在预定目标上空开始空投。德军先头部队乘坐滑翔机率先着陆,跟进的主力部队则从Ju 52的机舱内跃出,一时间上千朵伞花绽放在湛蓝清澈的天空中。尽管英军早已得到警报,也做了应对部署,但目睹如同天女散花般的宏大场面依然惊愕不已,数量有限的防空武器面对如此之多的目标难免顾此失彼,加上早上空袭的影响,竟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拦截,德军的首轮空降基本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有部分飞机因防空火力的干扰或迷航错过了着陆区。但是,伞兵在落地后立即陷入苦战,守军的兵力和火力都远超预期,西集团指挥官迈因德尔少将在战斗之初就身负重伤,群龙无首的伞兵们只能各自为战,不要说攻占目标,能否自保都很值得怀疑了。

■德军Ju 52运输机群在目标上空投放伞兵的场面。

■这幅彩绘表现了克里特战役中着陆的德军伞兵与英军展开激战的场面。

第一波次的运输机于上午9时到10时陆续返回出发机场,仅有7架飞机未能返航,损失率为1.4%,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让德军指挥部产生了进展顺利的错觉,但第二波次空降的组织却出现了混乱。各个机场在加油、重新装载部队和清理跑道上耗费了太多时间,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延误,未能按计划在13时之前做好起飞准备,而时值午时,扬尘的影响较清晨更甚,延长了起飞时间,导致各个中队未能组成统一的大编队同时飞抵目标,只能以多个小编队零星地进入战场,而第二波空降的目标相比第一波次距离更远,增加了导航难度,为守军从容应对、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

■在克里特战役中德军运输机群在伊拉克利翁地区空投,画面中央可见一架被击中的Ju 52向地面坠落。

■克里特岛上由英军炮手操纵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周围是守卫的希腊士兵。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通信不畅,负责支援的第8航空军对于运输机部队的行动延迟并不知情,依然按照计划在15时对罗希诺姆和伊拉克利翁展开空袭,掩护战斗机因为燃料限制在16时15分之后就被迫返航,而大多数运输机却在这个时间之后抵达目标空域,在失去保护的情况下强行空投,而当天最后一批运输机迟至傍晚18时才到达!起飞延误,编队失调,协同脱节,以及英军的全面戒备,所有这些因素使得20日下午的第二波空降沦为一场灾难,运输机损失陡增,在罗希诺姆有7架飞机在被击伤后坠毁或迫降在岛上,另有数架飞机浑身带火地冲进海里,在伊拉克利翁至少有8架飞机被防空炮火击落,英军的博福斯轻型高射炮对低空飞行、机体脆弱的Ju 52造成了很大杀伤,在飘散的降落伞之间不时点缀着几道飞机坠落留下的黑烟……

■这两幅照片是一架Ju 52被击中并坠地爆炸的连续镜头,可见另一架Ju 52正在投放伞兵。

当5月20日日落时分,“水星”行动已经濒临崩盘边缘,所有攻击目标均未夺取,伞兵部队被孤立分割,伤亡惨重,运输机部队也遭受相当的损失,前线汇总的不利战况信息令德军指挥部开始怀疑进一步空投兵力是否明智。

■参加克里特战役的Ju 52运输机侧视图,机身上涂绘了伪装迷彩。

钢铁安妮

5月20日的夜晚可能是斯图登特军旅生涯中最难熬的一夜,他彻夜无眠,心急如焚,对着地图苦思对策,而转机在不经意间出现了。由于通信中断又遭遇伞兵的猛烈攻击,守卫马莱迈机场的新西兰指挥官误判形势,放弃了机场南侧的107高地,将这处重要制高点拱手让给德军。这个消息令斯图登特为之一振,通过研究地图发现利用高地的遮蔽飞机可以避开守军的视线在机场西侧边缘降落。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斯图登特命令一名参谋搭乘一架Ju 52连夜飞往克里特岛,在5月22日黎明前成功降落在马莱迈机场西侧,于是他决定改变计划,在作战次日全力增援西集团,巩固马莱迈机场的桥头堡,打开进攻的突破口!

■一架Ju 52在前线机场装载给养准备飞往克里特岛。

5月22日上午8时,6架Ju 52迎着晨光降落在马莱迈机场的跑道上,为精疲力尽的伞兵们带来急需的弹药、食品和药品,并在返航时带回了包括迈因德尔少将在内的一批重伤员。在这次尝试得手后,越来越多的Ju 52满载着增援部队和装备物资向马莱迈飞来,构成一条维系“水星”行动活力的空中动脉,寄托着德军反败为胜的希望。

■在克里特战役期间Ju 52投放伞兵的近距离镜头。

随着天色大亮,飞临马莱迈上空的德军运输机面对的风险每时每刻都在增加,尽管失去了107高地,但机场依然处在英军的火力射程内,每一架Ju 52在降落和起飞过程中都将经历防空炮火的洗礼,而卸载工作也在不断下落的迫击炮弹和机枪火力下紧张进行。威胁不仅来自地面,也出现在空中,英军“飓风”战斗机挂载副油箱自埃及远道而来,竭尽全力为守军提供支援,而飞行速度缓慢、自卫火力贫弱的Ju 52是英军飞行员最优先攻击的目标,在敏捷的“飓风”面前,“容克大婶”是全无招架之力的。英军“布伦海姆”轰炸机也不时临空投弹,在跑道和机场周边留下一处处弹坑。

■这幅照片由空袭马莱迈机场的英军轰炸机拍摄,左侧可见炸弹爆炸的烟云,机场跑道附近有多架损伤的Ju 52。

尽管危险重重,绰号“钢铁安妮”的Ju 52及其机组成员在克里特战役最关键的一天的确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坚韧顽强地穿梭在布满天空的火网中,将后续部队和给养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达前线,又将急需治疗的伤员救出虎穴。每一次起降都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飞机降落后士兵们要在70秒内全部出舱,物资也要尽可能快地推出舱门,在此期间引擎保持运转,一旦卸载完毕飞行员就会马上起飞,再度顶着炮火爬升返航。并不是所有的飞机都能幸运地完成火线起降的全部流程,那些在降落或卸载时受到损伤无法复飞的飞机将被立即推到一旁,为后继飞机腾出跑道。当这一天结束时,马莱迈机场边缘已经堆积了不下20架运输机的残破躯体。同日,还有部分运输机飞往形势更加凶险的罗希诺姆和伊拉克利翁地区,竭尽所能地为伞兵们送去增援,一些受伤的飞机迫降在海滩上,以保存货舱内的物资。

■克里特战役期间马莱迈机场的航拍照片,可见机场周围聚集了数十架Ju 52。

■在马莱迈机场强行降落时被英军炮火毁伤的Ju 52。

下午17时,作为第二梯队的第5山地师的一个加强营终于乘坐运输机抵达马莱迈,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使德军完全控制了马莱迈机场,从而在克里特岛上站稳了脚跟,而在5月22日又有另外三个山地营空运马莱迈。当行动迟缓的英军向马莱迈机场发起反击时,他们发现对手已经换成了精神饱满、装备精良的德国山地部队,他们的攻势也无功而返。当5月21日夜幕降临时,尽管战况依然胶着,第11航空军却报告称危机已经过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德国人倾斜。

■增援克里特岛的德军山地部队在机场集结,等待登机。

结语

通过Ju 52不计牺牲的顽强空运和第8航空军卓有成效的航空压制,德军在克里特岛上逐渐占据优势,转守为攻。英军于5月27日被迫撤退,这场血腥的战役于6月1日宣告结束。对于德国空军而言,征服克里特岛是一场充满苦涩的胜利,在那份令人心痛的损失清单上,不仅有数千名训练有素、勇猛果敢的精英伞兵,还有超过400架飞机及其空勤人员。运输机部队的损失尤其触目惊心,在参战的近500架Ju 52中有143架损毁,8架失踪,120架严重受损,85架轻伤,受损率高达70%!这是自战争开始以来德军运输机部队遭受的最为沉重的打击,这场惨烈战役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当“巴巴罗萨”行动在22天后拉开战幕时,德国空军只剩150架运输机可以用于东线战场,而对于在交通设施落后的苏联境内狂奔的德军而言,空运能力的削弱无疑将在后勤补给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在克里特岛上迫降的2架Ju 52,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151架Ju 52,运输机部队可谓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