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人们对自己本身和宇宙的从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深度研究,是从宏观到微观上让自己的思维和身体符合宇宙的各个时空的要求,提升自己在宇宙中的生命境界,从根本上解决生命的最终归宿。

大道无形,总有修行人能够领悟出不同的修行方式,因而诞生了不同的门派、法理,但无论是哪一门派,主要是真正讲大周天的他们最终目标都是要开悟证道、功成圆满。或者用道家这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形容更为贴切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功法的区分

不同的门派要求就不一样,因此造成功法有很大的区分。

从门派上面区分,大致可以两种:修行文化从从古至今东西方都是存在的,在基督没有出现之前基本是大同小异的,主要是分为佛家、道家。

道家和佛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并非是人们认为的那种,哪怕是儒教一样是道家的体系文化。当然还有其他的修行方式。

但是在佛道两门之中还有显教和隐教之分,显教就是讲究度普度众生,因此就有了传播普及。而隐教就不究这个,他们讲究的是传承,讲究弟子是否能够完好无缺地将这一门丝毫不差地传承下去。因此他们讲究挑选徒弟,然后秘传和口传心授修炼方法,大多数是远离人群。

正是佛道两家的理念的不同,导致他们无论是打坐还是修行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佛家讲究的是五心朝天,目的是五行朝天不仅能够从天地吸收能量,在满足自身的情况下又从这五个地方散发出能量来普度众生,度己度人。

但是道家就不讲究普度,所以他们打坐就不是五心朝天,而是要将各个容易外泄的地方掐住,尽快让自己的身体快速转变。

二、修行的方式区分

如果按照方式区分可以分为修性、修命和性命双修。

修性就是不修身体,只修境界的高低,这一点在佛家体系的佛教中比较明显,他们不讲究身体变化,因此不讲丹的形成,但是并非是他们没有,常年打坐的僧人也会有丹,这个就是舍利子的来源。主要是佛陀当时留下这样的方式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就是修命的,这个在道家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他们非常珍惜身体修炼,但是并非是他们不修性,一样是需要的,但是这个修命的要求高导致不易普及,就像前面讲到的一样是需要挑选徒弟的,这个人必须是大德之士。

性命双修就是两者兼备,非大德之事不可成,要求非常的高,难得而不易求。

三、修行的内外部因素

一个人真正修行过程中,是脱离不开师父、佛法道法和自己本身。

从一开始师父授业解惑到帮忙解决各种弟子无法看到或者意识到的问题。也正是师父和法的不同,导致一个人修行境界的不同。

正所谓是名师出高徒,就是因为厉害的师父能够看透更高境界的理,因此可以让自己的弟子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境界。

就比如我们看封神榜当中,鸿钧老祖教出来三清,但是三清是不可能教出来比他们还高的人,因为他们的境界是达不到鸿钧老祖的境界,自然是认识有限。

也正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如果徒弟的悟性不佳,就会导致这一门不断地失传一些东西,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形成道门三千,既然有大道自然就也有小道,大道窥探天命,小道则是驱邪、治病等。这是因为一个修行之人对法或道的体悟达到境界高低。

如果说师和法外部因素的话,那修行之人本身的根基就是内部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仅有外部因素,而悟性不佳,也是难以证得大道。如果仅有内部因素,而无外部因素的导向,更无从谈何修起,因为没有法理能够知道你如何去修。

四、修心为上

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虽然修法不同,但是他们在哪个方面为主要修行上却是高度的一致,都是要求自己的弟子修心为上,天道无形却有能无时无刻地对一个人进行判定,看他是否符合某个境界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标准称之为“心境尺度”,因为唯有它能够突破物质的限制,很显然身体在心境尚未转变之前,它是没有办法转变的。修行修行,修心在先。以上是个人的粗鄙体会,篇幅有限,天地之浩瀚,非三言两语所能详述。感恩阅读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