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桂系菜都无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像川菜、粤菜那样成为一方美食的代表。

但是,每一代广西厨师都在不懈努力,尝试把广西各地的美食汇聚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只可惜直到现在依旧希望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部名为《广西的味道——桂系美食字典》的美食纪录片开播,我以为它会是桂系美食迈出广西、走向全国的第一步。结果,是我想多了。它只是一部东施效颦的山寨纪录片。

开屏跪的烤乳猪差点把我劝退,问题在烤乳猪本不是广西菜的代表,而是广东地区清明祭祀时供给祖先的祭品。且乳猪卖相并不雅观,放在第一个登场实在骇人。

你可能会diss我,难道人家不知道吗,好像就你行。不好意思,对桂系菜我还真能挺直腰杆说我比他行。原因嘛,你自己猜。

其实,烤乳猪的亮点并不是那头还未成年就被谋杀,还被放在柴堆上烘烤5个小时的猪,而是那把塞进猪身里的绿叶,它才是决定烤乳猪地域特色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烤乳猪后紧跟的是却是三月的枫叶、南宁的白切鸡、北海的海鲜、梧州的龟苓膏……几样美食间既没有相似的制作工艺,也么有口味上的相似度,更没有区域上的联系。不止如此,节目对美食的介绍仅限于制作工艺和百科资料,碎片化的信息看得人窝火。

第二集,节目集中介绍了南宁的美食。老友粉,南宁最特别的小吃。因为地缘关系,南宁人的饮食习惯更接近广东一带,对海鲜情有独钟,所以老辈的南宁人并不擅长吃辣,偏偏一碗带着”酸馊“气的辣米粉被大部分南宁人喜爱。

节目里有介绍老友粉的出处是一对老兄弟的友情故事,其实还蛮精彩的。可是,一句话讲外兄弟情,节目就开始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知道全广西有多少种粉,粉的口味怎么样。喂,你是假的南宁特辑吗?

草草介绍完老友粉,节目又流水账一般讲起了柠檬鸭的故事。一个从发明到普及不过40年的柠檬鸭,最重要的调料要腌制10年甚至几十年,好想知道,发明柠檬鸭的老人怎么想起用腌制那么多年的柠檬来烹制鸭肉的,因为地方偏远没有其他料理的调料了吗?

最后,节目给南宁某桂系创意餐厅做了一个大大广告。且不说这家餐厅的味道如何,就那满屏的票子味儿就没法让我接受。这种做法太可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集崇左篇终于开始讲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壮族的美食代表五色糯米饭,这种带有民族神秘传说,以天然植物汁液着色的美食,在民族节日期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五色饭的吃法也非常讲究,并不是随便抓取食用的。

如此有代表性的美食,节目却没能把其身后的文化深入挖掘,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形式化地介绍了几句。而第一集开场的那只猪,在这一集里又被重温了一遍,好好一部纪录片还能这么水剧情的么?

到了第四集,节目组跑去贺州考察美食去了,看到第四集开场就有点百感交集。这美食路线毫无章法,想到一出是一出的安排究竟能让人对桂系菜留下什么印象啊?

桂系菜虽未成系,但是也很好区别。它最重要的特点是酸,且不同区位的酸味各有特色。桂南、桂西清爽的果酸、桂北豪横的酸辣、桂东带甜带咸还带点腥味的复合型酸味。以酸寻味,带出各色美食难道不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偏偏南宁说着老友粉不忘柠檬鸭,提起五色饭还要讲烤乳猪,到了贺州介绍酿菜,你让著名的平乐十八酿面子往哪儿放?

节目号称历时两年,走遍八桂大地。可这15分钟一集,总共12集的时长和《桂系美食字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啊!怎么看着像是FB工程的交作业呢?

内容流于表面,排篇布局毫无章法之外,这部纪录片模仿《舌尖上的中国》写出来的文案,简直让我的脚趾抠出了一间客厅。因为无知,盲目模仿,有这必要吗?还不如找个第N代刘三姐唱个菜名,唱段传说还有意思得多。

曾经和一位北京饭店的总厨吃饭,他颇为感叹地说,广西的道地美食非常有特色,可惜没有人能给它进行总结归纳。旁征博引,把川菜、湖南菜的口味融入广西菜中,形成了广西菜色自己的特点,是它辨识度高的原因,也是它无法说服业界认可它成一体系的问题。

可是,广西的味道依旧那么别具一格。南宁电视台或许想做件好事,没想到却画虎不成反类犬。

#广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