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三国志》的作者,出生于刘备死后10年,31岁的时候蜀国灭亡,之后在晋为官,官做的还不错。48岁时作《三国志》,成为中国二十四史中的官方史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阔成在评书中说陈寿是蜀国将领陈式的儿子,因为陈式被诸葛亮斩了,所以陈寿怀恨在心,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评价不高。其实这个谣言只要仔细分析就知道是假的。首先陈式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其被杀,甚至连怎么死的、何时死的也都没有提,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军人。如果陈寿是陈式的儿子,那么古代以孝治天下,陈寿不可能不把陈式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这么黑不提白不提了,简直比路人还路人;其次,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陈式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和魏延一起中了埋伏,然后兵败后被斩,第三次北伐发生在公元229年,陈寿出生于公元232年,除非陈式他老婆怀的是哪吒,否则就得查查陈式他邻居隔壁老王的底细了。。。

我自己曾经经历过一个曼德拉效应,我一直记得,以前玩光荣三国志5时,看到陈寿,他的资料里提到了是陈式的儿子。那时我从没听过袁阔成的评书,所以这个“陈寿是陈式的儿子”的观点只可能来自游戏,可是在我今天写这篇文章前,特意重新下载三国志5,耗到最后陈寿登场,看到的简介却是这样:

可能我小时候的时空已经在某一时刻发生了改变。

三国时期,侠义的定义应该是从229年孙权称帝开始,到280年孙皓投降这51年的时光。我们耳熟能详的曹操、刘备、吕布、董卓什么的,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占据大量篇幅,但严格说都不是三国时期的人。整部《三国演义》共120回,孙权称帝是在第98回,由此可见,《三国演义》是古往今来名称与内容最不相符的文学作品了,只有全书的19%是真正的三国内容。

那么陈寿实际上是三国的旁观者和亲历者,他所看到的、他所经历的,才是被《三国演义》忽略不提的让我们听起来熟悉实则陌生的真正的三国。

232年,陈寿出生。那一年,刘备逝世10年整,刘禅27岁,曹叡28岁,姜维32岁,孙权52岁,诸葛亮53岁。

234年,陈寿2岁。汉献帝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238年,陈寿6岁。司马懿平辽东斩公孙渊,开始崛起。

239年,陈寿7岁。曹叡去世,曹芳即位。魏国走向了下坡路。

244年,陈寿12岁。魏蜀兴势之役,蜀汉大将军费祎大破魏大将军曹爽,曹爽由此失去军心。

249年,陈寿17岁。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曹爽,走向权臣的道路。夏侯霸走投无路,投奔蜀汉。

251年,陈寿19岁。淮南一叛。司马懿平叛,王凌自杀。司马懿随后病故。

252年,陈寿20岁。孙权死,孙亮即位。

253年,陈寿21岁。蜀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姜维开始崛起。孙吴诸葛恪发动新城之战,兵败后孙峻与吴主谋杀诸葛恪。

254年,陈寿22岁。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完成了司马家废皇帝的关键剧情。

255年,陈寿23岁。淮南二叛。司马师平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奔孙吴。司马师平叛后回京途中病逝。

256年,陈寿24岁。曹髦试图收回兵权,失败后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同年蜀汉姜维进位大将军。邓艾与姜维战于上邽段谷。蜀汉胡济失期不至,姜维大败。吴孙峻死。大司马吕岱死。孙綝杀大司马滕胤,吕据自杀。

257年,陈寿25岁。淮南三叛。司马昭前往平叛。蜀汉姜维再次北伐,谯周作《仇国论》讽姜维“极武黩征”。孙吴孙綝废孙亮,立孙休。

258年,陈寿26岁。诸葛诞被杀,魏国境内再无反对司马家的势力。丁奉、张布擒孙綝,孙綝死。

260年,陈寿28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欲杀司马昭,为成济所杀。司马昭完成了司马家杀皇帝的关键剧情,立曹奂,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危机中。

262年,陈寿30岁。姜维屯田沓中,不敢回汉中,更不敢去成都。

263年,陈寿31岁。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分兵攻蜀。同年秋,钟会收复汉中,冬,邓艾进入成都。

264年,陈寿32岁。成都内乱,邓艾、钟会、姜维皆死。罗宪守永安阻止东吴的援军进入蜀地。吴孙休死,孙皓即位。孙皓杀丞相濮阳兴、杀张布。

265年,陈寿33岁。司马昭中风死亡,司马炎代魏立晋。张华举陈寿为孝廉,陈寿开始在晋为官。

280年,陈寿48岁。晋灭吴。陈寿开始作《三国志》。

297年,陈寿65岁。陈寿病逝。陈寿逝世后,司马衷诏令河南尹、洛阳令到陈寿家抄录《三国志》,此后三国志成为官方史籍。

1995年,光荣公司出品《三国志5》,1997年在另一个时空中,我在陈寿的简介中确实是看到了“为蜀国大将陈式的儿子”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沈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寿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

——《晋书·陈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