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很出名的顺口溜——《莫生气》,一共有好几个版本,都用最通俗却又押韵的诗歌形式劝人不要生气。

因为朗朗上口而又充满智慧,这个《莫生气》的口诀被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多饭馆都把这个书卷贴在餐厅最显眼的位置,有人还把它贴在床头,当成心灵鸡汤,告诫自己,不要生气,生气没意义。

一个顺口溜,何以如此受人欢迎?

它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生气,而且很难控制。

生气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亲人相处生气,与爱人相处生气,与父母相处生气,与子女相处生气,与陌生人相处生气,甚至没有人的时候和自己都要生气。

为什么我们对他人这么不满意?为什么别人都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这么容易愤怒,就因为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玲(化名)一直怨恨自己的父母。

小玲家里条件不怎么好,父亲是个大车司机,母亲没有固定工作,给别人打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

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她,在她童年那些仅有的美好回忆里,几乎都没有父母的身影。

她只记得,父母对她特别严厉,好像她做的永远都不够,记忆里从来没听到父母发自内心的夸赞。

父母面对她的时候,总是各种要求,各种不满,面对外人时却是那么的谦卑,这深深地刺痛了小玲。

后来,小玲终于考上了大学,定居在了远方的城市,小玲很少回家,她的心中还是生父母的气。

直到有一次,母亲突发脑淤血住院了,小玲匆匆赶到的时候,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父亲拉着小玲的手,泣不成声,一遍遍地说:“小玲啊,你妈最疼你,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她这辈子怎么这么难啊。”

那一刻,小玲终于醒悟过来,原来她这些年从来没考虑过母亲的艰辛,她认为母亲理所当然的强大,理所当然的应该完美,从来没有意识到母亲只是个普通人,丈夫常年出差,她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带孩子,她把所有的爱都化成了期待,她拼尽全力想给孩子好的生活,而自己的孩子却感觉不到。

那一刻,小玲嚎啕大哭,她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却又成了终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父母,他们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永远懂得自己的感受,永远按照自己的期待来交流。

实际上,每个父母都是普通人,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成为父母,也会成为别人心中完美的期待。

越是亲近的人,我们的期待就越高,父母对子女都是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平凡。

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学霸一样爱上学习,或者像一个天才那样沉迷艺术不能自拔。

当父母用一个普通人的观点去审视自己的孩子,那他们就不会因为辅导作业而暴跳如雷,不会因为孩子没打满分就恼羞成怒了。

我们还会忽略,爱人也是普通人。

情人眼里出西施,相爱的人眼中没有凡人,都是世上最完美的人,自然眼里不能容沙子,爱的越深,越容易受伤,为什么他(她)不能猜到我的心意?难道他(她)不知道我心中想什么吗?

痛苦都是源于超出了期待引起的失落。

早一点接受你的爱人也是一个普通人,那样你就会释然,就会明白,只有爱上这个真实的普通人才会拥有真实的幸福。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自己其实也是普通人。

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感受一下自己的努力,理解一下自己,关怀一下自己,与自己和解。

自己不是超人,也不完美,这并不可耻,也不值得沮丧,相反,一个普通人的成长与奋斗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每个人都是普通人。用理解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和自己,眼中总有惊喜,心中总有感恩,这才是幸福的秘诀。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