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并非自古以来就使用现在的韩文,原来朝鲜时代一直使用汉字,现在韩国人使用的韩文不过几百年,被官方定为国家文字也不过100多年。

韩语文字是朝鲜世宗在1443年发明的,他是朝鲜的第四代国王,现在被韩国人认为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国王,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组织学者发明了韩语文字 ——《训民正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朝鲜半岛是明朝藩属国,他们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造成一个现象“口说朝鲜话,手写中国字”。

朝鲜/韩国以前的很多古书典籍都是使用汉字文言文记录的,能写汉字的人是有文化的人。当时只有贵族和富裕人家才有资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会写汉字。一般平民百姓几乎都是文盲,不会写汉字。即便平民百姓有学习汉字的热情,奈何学习一套外国语言文字成本过高,一般无法做到。这就好比,如果我们义务教育学校里不教英语,大多数穷人无力送孩子去英语培训班(你看现在英语培训班多贵啊!)于是有钱人孩子会英语,穷人家孩子不会英语。

以上情况导致朝鲜的贵族和庶民阶层之间只能用口语做交流,文字无法传递信息。并且庶民想与贵族产生交流是很鲜见的,够不上资格,即便有交流机会,能交流的内容也非常稀少。所以古时候朝鲜的阶层固化十分严重,阶层之间流动十分困难。

阶层固化比较容易形成小共同体,就像古代日本那样:种地的农民,他儿子只能种地;经商的商人,他儿子也只能经商;武士的儿子也只能是武士……长此以往,农民与农民,商人与商人,武士与武士,他们就会因为大家是同一个职业而抱团,小共同体就这样产生了。

一个社会里有太多小共同体,当然就会对统治者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后来日本天皇变成周天子那样倒也不奇怪——统治者当然绝对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

我们古代中国的解决办法之一是科举制,让阶层流动起来,一个平头老百姓的儿子有机会通过十年寒窗获得功名,从而流动到上层。一个官员的儿子没有考上科举,就无法为官,只能变成一介平民(各种走后门或卖官鬻爵毕竟不是主流,故本文不作探讨)。官员的儿子可能仍然很有钱,当个财主富商之类的,但终究无法与获得功名当官(曾经的穷小子)相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朝鲜也有科举制,却无法达到阶层流动的效果,原因是他那个科举制不是全民性质,只限于贵族士族子弟,在一个小圈子里玩,平民百姓根本掺和不进来,实际上就是一种科举制特权。就像中世纪天主教会为了保持他们特权阶层的神圣,文献全部都写拉丁文,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天然与下层平民绝缘。也好像以前英国的法官们有他们一套专业法律术语,连国王都听不懂。

要解决阶层流动的问题,科举制特权问题倒不是最紧要的,就算改革成全民科举制,平头老百姓还是不会写字,那不是白搭?所以最紧要的是首先让全民都用一种文字,先把大家都归置到一个操作系统里面来,有了群众科举基础,再说改革科举制的问题吧。

1443年朝鲜世宗召集了一大批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并参考了中国音韵学,建立出一套朝鲜语音韵的文字,这种文字被朝鲜世宗命名为《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序章上解释了创建这套文字书写体系的原因: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这段话说明了朝鲜世宗渴望创立属于朝鲜人自己的文字,同时改变只有权贵才能读书识字,庶民尽是文盲的状况,破除汉字对他们造成的门槛。

不过颁布《训民正音》之后,这个文字体系改革却没有得到多少上层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一些官员甚至上谏废除这种“异端”文字。

究其原因,一来是贵族既得利益者们不愿出让利益,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儿子与跟那些平民学子竞争。并且这种竞争居然是公平的,大家都用《训民正音》书写,岂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训民正音》的文字体系非常简单,较聪明的人甚至可以在几天之内就能掌握,即使没那么聪明的人也能在一个多星期熟练。贵族们的优越地位在《训民正音》面前瞬间消失了。

二来是当时朝鲜社会普遍有崇汉、崇儒的思想,他们担心《训民正音》这种文字会被中国当作是蛮夷之文,从而将他们当作是蛮夷民族。天朝对待正经藩属国和对待蛮夷那当然是有本质区别的,地位迥然不同,他们获得的利益也很不同。

贵族不喜欢《训民正音》,普通老百姓却很喜欢,他们称这种文字为“谚文”。老百姓花几天、个把星期就学会了一套文字,你可以想象他们的兴奋。以前贵族们才能玩的“文字”游戏,现在他们也能玩了,虽然是低配版的,好歹也做到了“人有我有”,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于是在朝鲜时代中期,官方文件的书写仍然使用汉字,但民间百姓普遍都用采用谚文来书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宣祖时期(1552年-1608年)一个叫许浚的御医为了将医学服务更多人,他将原先的汉字医学典籍全部用谚文翻译了一遍,这使得医术在朝鲜民间能更迅速普及发展,确实达到了服务更多人的效果。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朝鲜人将谚文认定为是他们的民族文字。直到19世纪末期谚文也被定为了官方文字,汉字仍然是官方文字,两种文字混用,就像大清朝官方文件一般写汉字和满文两种。

1948年以后朝鲜废用汉字,使用谚文作为官方文字,称为朝鲜字。70年代韩国废用汉字,使用谚文作为官方文字,称为韩字。朝韩两国使用的谚文其实区别不大,基本上都能看懂,不同的是韩字的英文和日文元素要多一些。

题外话,曾经韩国人在尼泊尔、所罗门群岛、印尼等一些没有文字的偏远部落推广谚文来拼写,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目前来看,还是只有朝鲜半岛才使用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