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投资房地产是否属于一种正常现象?有利还是有害?诗人歌德有句名言:“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便越是深邃。”在“蒸蒸日上”的泡沫经济之前,人们看似纸醉金迷,歌舞升平,其实却经历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学者在《过劳时代》中曾经提及:在1988年这段时间,有4%的男性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压力大”、“加夜班”、“没时间休息”等现象严重,“过劳死”的案例也不断的出现。

甚至演变成为了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大阪开设了“过劳死110热线”,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生死疲劳地加班?其实这和当年的房价有关,就如同现在的人一样,身上背负着高额的房贷,不得不努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在日本国内就有很多人相信今后房价肯定会涨,随着日元的贬值,钱越来不值钱,人们将更多的期望放在了投资房地产上面,使资金达到一个升值的效果。

随着炒房热高涨,除了基本的日常开销以外,人们就会将这点钱用在房地产投资上,甚至不惜贷款去买房,这件事情在无形之中也给许多人造成了一种压力,房价一路高涨,真正要买房的人买不起房。

殊不知金钱的诱惑是一个无底深渊,最终成也贷款,败也贷款。

另外还诞生了一个难以察觉的危险,日本的房地产犹如滚雪球一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经济,看起来绚丽多彩,十分诱人,可一旦破灭,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人们许多人沉浸在“中产阶级”的美梦中时,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越陷越深,整个市场已经越来越偏离正轨,最终危机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以日本泡沫经济为背景的书中这样写道:“透过一张张看似幸福、从容的面容,却可以窥见暗示人类自身变异的世相变迁。”

1991年,噩梦降临,随着经济下滑,房价也开始暴跌,银行供应链中断,由于很多人是贷款买房,此时的他们不仅失去了房子,还必须背负高额的贷款。

经济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巨大的压力下,员工失业、企业破产、日元贬值,房价跳水……千万富豪瞬间负债累累。随之而来的是自我的否定,家庭的破裂,人们在泡沫破裂的瞬间一下子迷茫,甚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其实,在1985年日本就遭到了贸易战,当时美国联合西方几个国家和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因此日本遭到了打击,日本无奈之下放弃外汇,日元汇率下降百分之五,经济遭到重创。

当时日本银行的实际掌权人三重野康,面对这一问题,不得不做出一些应对措施,而他的决策也直接影响着日本的整体经济体系,他在任期间,实行金融紧缩政策,进行了五次调息工作,并且减少土地供给。

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并没有控制房价的价格,调息反而让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房价又涨了,但是好像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GDP、股市的数据也开始增长。百姓还没意识到危机,可政府看到这样的情况并不乐观。

这种现象维持了泡沫经济的假象,到了1991年,各种问题出现,房地产经济被刺破,各种资金、征信体系坍塌,经济市场面临瘫痪,三重野康也背上了“泡沫戳破人”的骂名,这场危机也被人比喻成“暴发户的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了黯然失色的时期。

自从这件事情过后,日本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回过头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过去,看泡沫经济是如何一步步行成的比当时要看更清楚,百姓贷款债务的积累、公司债务的积累、以及银行不良债务的积累都是重要原因。

经历教训之后,日本也悟出了经济发展的真理:“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是实体经济,要全面对其进行发展,只有积极的发展工业、农业等实体经济,才是国家的立足之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体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部门,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活在泡沫经济下的幻想之中是不切实际的,只要发展好实体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自古以来,人类就离不开实体经济,要生存就要发展,如果只这些发展停止了,那么生活的保障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