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这门艺术在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之后,内涵愈发的丰富,其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等诸多学科。

学习书法不仅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途径,更是修身养性的良好法门。

许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从临帖入门,也由临帖进步,可以说临帖是学习书法的终生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丧乱贴》

但是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一个问题。

古人的字帖临习了很多遍,但是却始终停留在形似的阶段,达不到神似,也就更谈不到创作了,这也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的一个通病,书法不具备古意。

为什么现代人的书法不具古意?是因为时代的差异,还是因为古代笔法等技巧的失传?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具古意的根本原因在于临帖不得法,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古贴学习古贴,没有还原古人的书写动作,也就无法理解古代碑帖墨迹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首先我们要明白临帖学习的,不单单是学习古人写出来的这个字,更关键的是古人是如何去写这个字的,这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还原古人的书写动作。

能够还原古人的书写动作,就要多字帖中的笔法结字甚至是章法,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那么有些人所说的古代技法的失传也就不攻自破了,不过是给自己学艺不精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学书法要循序渐进,每一个过程和步骤都要精雕细琢,千万不能急于求成,那种会误入书法学习的误区,临帖作为书法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样受到这个规则的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芾《蜀素帖》

有人说书法学习勤能补拙,只要努力临摹,就会有所成就。

这样的说法可以说是错误的,是十分影响初学者对于书法的学习的。

这就好比现代许多所谓的国学大家,提倡学习传统文化,从小学甚至学前,就要求孩子背诵各种古籍。

对于古代文言文晦涩的内容也不加以解释,只是拿出了朱熹读书要三到中的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这句话并没有问题,但是把这句话用在白话文普及的今天,去学习文言文,就是错中之错。

古代正常使用的就是文言文,书中同样也是用文言文记录,通过读书百遍来理解书中的深层含义。

但是放在今天却是行不通,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着天壤之别。

不去了解注释等内容的含义,就算是读了一千遍一万遍,依旧连字面意思都不了解,更谈不上深层含义了。

现代学书法亦是如此。

怀素《自叙帖》

只是照葫芦画瓢的去临摹,不去理解字帖中含义,不去还原古人的书写动作,最后的结果就是,毛笔字写的还算不错,却谈不上书法,更谈不上艺术。

因为这样学书法只是机械式的临摹,没有用心,同样没有用功,只是花时间在了练字上。

当代人学书法,不喜临摹,独爱创作。

临帖仅仅是一个三脚猫的功夫,就开始进行创作。

还美其名曰创作。

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在书谱卷中说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学书法要静下来,沉进去,不要被当代书坛的歪风邪气所误导。

在临帖之前,更是进行深入的读帖,去了解古人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情绪。

只有达到了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还原古人的书写状态,从而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