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乱世。

从前356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到前221年始皇帝扫灭六国,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奋斗了近一百五十年时间。

在此期间内历经魏国独大、秦齐楚三强、秦赵争雄,周天子自始至终成了打酱油的存在,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更是为了合纵对抗强大的秦国被楚考烈王忽悠到债台高筑。

源于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已成定局,东方六国深感威胁,除了齐国在五国伐齐复国后不问世事,山东六国仅存的雄主(lao hu li)不断出动强大的情报机构,找机会合纵,延迟秦国统一的脚步。

随即发生的邯郸之战,就是赵魏楚联军在三国优秀将领的领导下大败秦国的一次优秀案例。

而这次案例的幕后操盘手就是赵国的赵孝成王、魏国的魏安僖王、楚国的楚考烈王。

当时局势是魏安僖王挟持韩国摇摆于纵横之间,在纵横中争取最大利益;楚考烈王不断向东扩张,整合南越以及泗上之地,同时深耕中原腹地,湖北、河南、安徽都在此列;赵孝成王致力于恢复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的元气,之后伐齐伐燕变得频繁,同时让李牧北击燕、代及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昭襄王晚年的统一梦破灭。甚至昭襄王死后,到楚考烈王晚期,秦患楚复强。

而在同一时期,楚考烈王开始组织东方六国合纵,以周天子名义召集诸侯。周赧王作为楚考烈王推出的名誉主席,以债台高筑筹集军费召集了六千军队,以配合此次的合纵行动。

但六国合纵,各国心怀鬼胎之下,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纵观六国五次合纵,除了前296年齐国联合韩魏破秦函谷关,没有胜利过一次。

末代周天子周赧王也是在此战后彻底输光了家底,并且给秦国留下了攻打的口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献出三十六个城邑、民三万户给秦国,从此在历史上存在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成为历史。

秦昭襄王迁周王朝象征王权的九鼎到秦国,而九鼎就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九州,意味着天下。

上面刻着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据《尚书.禹贡》所记载,九州包含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基本囊括了当时中国的全部领土,此次迁徙,王权转移,周朝走向终结,秦灭掉了周朝。

赧王君臣子孙一大家子在秦军的“护送”下,见到秦王,马上上前叩首谢罪。秦王见其可怜,便将梁城封与赧王,降级为周公,以安度晚年。原来的西周公降为家臣,东周公贬为东周君。周赧王年岁已高,经不起颠簸,身心受累,到梁城不足一月便病亡了。

至此,周朝宣布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周赧王时期分裂出去的东周国作为一个诸侯国,也在秦庄襄王时期被吕不韦灭掉。

周王朝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到前256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周朝灭亡共计790年,他的灭亡和衰落也不是并非瞬间完成的,都是一个过程。

早在西周中后期就发生了昭王南巡不返,然后又出现了西周共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前770年,周平王重建周王朝,到其孙子周桓王时期频繁和郑国发生战争,败光了周王朝最后的家底。

末代天子周赧王更是以债台高筑闻名于世。领地内资源匮乏,为了筹集军费打击秦国,居然以高利贷的形式向富商筹措。

可想而知周朝到了他时期弱到了什么地步!这放在我们今天来说就是妥妥的国债,别说高利贷了,就是比银行高一点点利息都大把人买,因为背靠祖国,心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末代天子,一生在位五十九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导致楚国衰落的垂沙之战,齐国几乎灭国的五国伐齐,赵国举国挂白的长平之战。

看着潜在盟友一个个倒下,心中是无比忧虑的,一生可能都在想着中兴东周,可惜时势不允许,最后好不容易以为抓住了一个机会,一腔热血还化作了债台高筑。

用个人一生的悲剧解读了东周到他时期的内外严峻形势。

其实他先祖在创立周朝时,制度不可谓不完善,开国二代君主周武王弟弟周公旦更是发明了周礼来约束诸侯,以天子为中心,下分诸侯、大夫、士、平民,层层约束,构建了封建王朝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同时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初衷是让这些功臣与血缘比较近的诸侯来拱卫王畿。但实际上,东周初年最先和周桓王发生冲突的就是血缘比较近的郑国,而身为功臣世家的齐国则紧接郑国成为霸主。

周朝之后,分封仍旧作为众多大一统王朝的共同选择,但毫无疑问,都发生了内乱:

汉初有七国之乱;

西晋有八王之乱;

明朝有靖难之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从分封制度执行的时候,周朝的悲剧就已经开始了吧,只是周赧王不幸被生在了末代。